香港教育新聞起波瀾的綿綿不斷,這是家長關心孩子,以及教育局庸政不絕所引起的。立法會選舉在即,教育界出現5人爭一席的空前激烈局面,候選人之間互挑對方毛病,正常不過,但只針對教育局官員的失誤,這種策略雖然司空見慣,值得探討的是,選舉時期教育局又犯錯誤,究竟只是教育局的懶官對選舉毫不敏感,還是有內鬼刻意製造事端。
愛國主義教育 教師執行有責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慘案84周年以及國家公祭日,香港教育局早有準備,發函中小學,建議學校可安排40分鐘的悼念活動,附上局方製作的歷史專題簡報、兩段可選播的影片。想不到這個「循規蹈矩」的做法,也會惹來家長反彈,上了報紙的頭版新聞。
國家公祭日是全國頭等大事,備受關注,香港參與其中,天經地義。愛國主義教育在香港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藉此機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有必要。問題是關注什麼,如何教育。教育局一向被指摘「卸膊」,過去只通知學校要做,而不給教材或者不審核教材,這次不止於發函學校,還附帶建議教材,已經是「難能可貴」。可是,對小學一年級到中學六年級不加區別的要求,又再一次被指敷衍塞責,考慮欠周。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一件重大事件,日軍屠殺30萬人,而且是手段殘暴,對婦女先姦後殺,遠東軍事法庭證實的強姦案有兩萬起,把嬰孩燒死、燙死或刺死,而且是在他們母親面前施暴,日軍比賽殺人數量,眾長官聞之開懷大笑,駭人聽聞的暴行罄竹難書。這些的一切,都應該讓全體國人永遠銘記。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特區政府的職責所在,但如何執行,教師也有責任。據說,很多年前,香港有一名中學老師帶學生到南京參加交流活動,參觀大屠殺紀念館的時候,老師強調:「我是中立的。」日軍對中國人的殘暴,無論從是非觀、人性觀或民族觀,任何角度來看,都應該譴責日軍暴行,不論國籍、民族的人看了以後,都不可能是中立的。
小一播日軍屠殺片 教局罪責難逃
這個流傳甚廣的經歷,以及猛烈批評這種做法的言論,必然也會傳到教師的耳朵去。特別是到了今年這個時勢,不少學校校長或者教師,仍有各種各樣的牴觸情緒,「不說不錯」的機械式執行成為普遍,教育局要求做什麼,就依樣畫葫蘆。新聞所說,小學一年級學生觀看50秒的日軍屠殺情景後嚎啕大哭。這是不應該的,對幼小心靈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問題是,誰該對此負責任?教育局、校長還是教師?抑或是全部?
教育局罪責難逃,南京大屠殺事件有很多維度與層次,小學、中學、大學以至歷史學家去認知和討論,是要分層級的。剛剛發現一份南京守軍第44號命令的原件,對於討論國民政府軍隊棄守南京,蔣介石、顧祝同和唐生智究竟誰要負更大的責任,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這些就不是中小學生討論的範疇。
同理,不同年級學生能接受什麼程度的暴力鏡頭,要根據研究結果來制定政策。內地的做法,小學和中學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教材也不同,網上也有眾多老師不同的教案可以參考。教育局不加區別的建議學校播放紀錄片,無疑是懶官所為。不能肯定的是,究竟是一以貫之的傳統懶官,還是別有用心的官員,趁立法會選舉期間製造點事端,暗中為某些候選人助選?不得而知。
從事後教育局的回應:「歷史就是歷史,不能迴避」、「戰爭本身是殘酷」,起碼可以判斷,無論誰犯了錯誤,教育局長楊潤雄都給包庇起來。懶人無得醫,懶官有上司,這種官場文化,恐怕還不止於在教育局,或者教育局長這個層面。
專業問題 候選人全「賴」教局
在香港,任何庸政懶政,老百姓痛罵特區政府一番,永遠不會有錯。但負責任的做法,不是「一罵了之」,還要看誰在罵?可能的原因是什麼?平頭百姓和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還是應該有一定區別的。
校長在收到教育局建議後,將建議發給小學教師前,自己看過紀錄片嗎?小學教師在班上播放紀錄片前,自己有看過嗎?他們都有沒有想過,小一以至其他小學生看到殘暴的鏡頭,會有何反應?教師是應該有專業判斷的吧。出了問題將責任全部推卸給教育局,你跟網上隨便罵兩句的「鍵盤俠」有何區別?
在小學播放過分暴力視頻這個案例,有普遍意義,因為教育局官員和校長、教師都有責任。而在立法會選舉期間討論這個案例,還有另一層意義:聲稱代表教師專業的候選人,將教育界「千瘡百孔」的問題,全部賴到教育局懶官庸官頭上,究竟是怎麼樣的一種選舉策略?
教育局充斥懶官庸官,毋庸置疑,但現在選舉立法會議員,教育界的選民,選一個只會罵官的議員,自己一點專業判斷、專業責任、專業擔當都沒有的議員,就可以代表教育界嗎?要是議員只會「一罵了之」,實質上就是跟懶官庸官同流合污的同謀。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