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香港社會發生巨變之後,飄泊重洋的人士大量增加。最近,收到一些已離港的朋友越洋報訊,基本已安定下來。不過,從他們傳來的字裏行間可見,他們在「安定」之餘,正經歷一段身似飄萍的無定日子。
移民準備不足 棲身之所不定
其中一些朋友離港之前,急急有如疾風飛馳,既沒有確定日後寄身之所,連奔向何方也沒有詳細思考。結果,先到一個地方,發覺難以立足,跟着又奔向另一個目標;可是,下一目標是否可以棲身?也不知道。或者,他們有困難在身,先求人身安全,一言難盡,值得關顧。
可是,後來愈來愈多人士離港之後,才發覺原來還未有足夠準備,只是眼前一刻感到「要走了」,於是隻身走遠方,日後再作打算。其中一些朋友後來跟親友表示,離港前的「消息」不大準確,再問眼前「風聲如何」,徐圖後計。
有些朋友則決意繼續闖下去,但由於事前準備不足,連資料搜集也不多,事後才發覺人生路不熟,把旅遊區視為一般當地人的生活社區,結果消費不菲,很快就山窮水盡,呼喚救兵。
急變沖天鳥 甘作異鄉人
各人的具體情況難以細說,更難互相比較。為了尋求理想的生活模式和居所,為了下一代,任何人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外人不能置喙。即使有困難,但如果他們決心闖蕩江湖,浪跡天涯,都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氣魄所在。正是大鵬展翅,何恨天低!無人能說三道四。
不過,這又令人想到問題的源頭,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大量人士急變沖天鳥,甘作異鄉人呢?一些人說,香港本身就是移民城市,孔雀東南飛,乃正常的事;80年代中英會談之後,以及「六四」之後,不是很多港人遠渡重洋,隨波逐浪嗎?但後來發覺外地不是理想國,多年後又回流香港,來一次甚至幾次世界級的體操高低槓大迴環。
我從來不褒貶移民和浪跡天涯,看似四處無家,但也可以四處為家。一般情況下,只要合情合理合法,任隨尊便。只是作出決定之前,不妨多考慮整體環境,以及身邊人士的意願,共謀進退。
當然,正如杜甫詩云:「死別已吞聲,生離何惻惻!」有誰願意經歷別離之痛,更何況是「君問歸期未有期」之別呢?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