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周一至周四(11月8至11日)召開。根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報道,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會進行工作報告外,此次六中全會還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
傳媒的焦點落在外界稱為「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的文件上,這份文件被認為是定調中共現任總書記習近平的政治地位,以及凝聚共識團結奮鬥的重要歷史文件。
歷史關鍵時刻決議,確立毛鄧領導地位
中共的前兩份歷史決議,分別是1945年通過的《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以及1981年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兩份決議分別確立了毛澤東和鄧小平在黨內的政治地位。
回顧中共建黨百年以來的兩份「歷史決議」,我們不難看出其重要性。首先,1945年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於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在1940年代「延安整風」的背景下產生的。
1944年5月21日,中共六屆七中全會在延安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工作報告,提出關於處理黨的歷史問題的6條原則和指導性意見。會議由任弼時主持,劉少奇、康生、周恩來、張聞天、彭真、高崗、博古(秦邦憲)等組成「黨的歷史問題決議準備委員會」,開始起草《決議》。1945年4月20日,全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這個決議對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的若干問題作出結論,包括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瞿秋白和李立三的「左傾盲動主義」、王明的「教條主義左傾錯誤」。中共對上述幾人為代表的「路線錯誤」定性,一直沿用了多年,同時也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
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個決議對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主要歷史事件作出官方總結,特別是將1966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定性為「由領導者錯誤發動的,被反動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同時指出毛澤東對文革「負有主要責任」,在這期間,「他的個人專斷作風逐步損害黨的民主集中制,個人崇拜現象逐步發展」,這樣的評價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中共也因此「丟掉包袱,輕裝前進」,確立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實踐改革開放。
最新一份歷史決議,料聚焦對內外挑戰
如今,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即將審議《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儘管這份「歷史決議」的時間跨度長達百年,即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至2021年「百年黨慶」,但可以想像,除了總結「百年奮門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和確立習近平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外,自然也會聚焦當前中共面臨對內對外的挑戰,凝聚共識,團結一致,共赴「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
距離1981年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時間已經跨過40年,中國的綜合國力大為增強,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而國外則面臨加速演變的百年未有大變局,中國人「沒有生活在和平的世界,只是恰巧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要面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針對性的戰略施壓,這正是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要回應的新情況和新挑戰。
可以斷定的是,這份新的「歷史決議」將充分肯定40多年來改革開放的成就,並總結中共建黨後100年的歷史經驗。引用習近平今年7月1日在中共黨慶的講話,就是「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鬥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麼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