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提到Apple TV的Ted Lasso(《足球教練》),教練一段人如金魚的訓話,激起球員的鬥志;而諾貝爾經濟大師卡尼曼(D Kahneman)的研究發現,我們行為上,常只記得最痛/喜和最後一刻,忘卻了整體的經歷。在金魚和經歷之間,如何抉擇?
鏡頭前,風趣幽默、正能量滿滿的Ted,對一名慘被前鋒蹂躪的後衛説道:「你現在要學金魚,金魚活得很開心,因為牠只有10秒鐘記憶。」後衛聽後呆了一下,然後開心地跑回禁區,再接再厲。
經歷和記憶的兩個我
Ted可能曾與卡尼曼學師,明白原來我們在許多影響消費(經濟)、投票(政治)、交友(社交)行為上,常不自覺地陷入一些小則令人嗆咳發笑、大則賠上性命的風險敞口。
那就是無論過程是如何的高低起伏、悲歡離合是怎樣的複雜交織,這等經歷,雖然切實地發生和經歷過,在身心和CV上有不可磨滅的痕跡,然而,這「經歷的我」,對我們下一個行為的影響,原來不如「記憶的我」。
在下的《超級巨星經濟學》講了許卡尼曼教授關於系統1和系統2的故事,這裏再添一筆,引卡尼曼的研究指,那些留存在我們腦海中的片段,奉行兩個記憶打卡後的存取法則:
1. 只記得最劇烈(可高可低)和最近(終)的感受;
2. 忘掉過程和其持續時間的長短。
以曼聯的經歷來解話:紅魔自傳奇領隊退休後,成績拾級下跌。今屆機緣巧合,球王C朗拿度回巢,球隊上下像打了強心針。幾場下來,C朗6場射入5球,上周還在歐聯大賽95分鐘的最後階段,絕殺對手。球/網迷自然恍若皇朝再臨,一眾名宿也孔明上身。
然而,許多着重戰術(過程),而不是昨晚戰果(最近)和激情(絕殺是最滋味的)的球評家,就指C朗的介入,反轉球隊的重心;他的入球,也遮蓋了中後場常常袒露給敵人的弱點。
成為金魚還是有閲歷的人?
我們記憶的存儲和讀取,是有選擇性的。這套存取方法,有與生俱來、由造物主設定的;也有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沉澱下來的;更有受近年數碼洪潮和有心人的演算密法所攻擊左右的。
有趣之處,是「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和「結果不及過程重要」這兩句看似相似的金句,是可以有相反意義的。
今日的我,是過去的經歷集成,偏偏記憶不是平均地把每個經歷都記存下來。少年的我,腦海中最新鮮和激動的時刻,就是青蔥歲月裏的理想和激情,記憶體所佔用的空間也只有X個GB;人走路多了,高飛跌宕後記憶體佔用的空間是X+n,如此的不斷累積,且每每都傾向把最近和最激烈的片段打卡加權。
同時,每個記憶片段作為分子,佔總體分母的比例就愈來愈小,所以,承載愈大分母的記憶體,愈要花力氣從大分母中找出其中的小分子;而由於由分母不斷擴容,分子之間的距離就愈來愈小。
原來光陰似箭,對承載着不同份量的分母的我們,感覺是不一樣的。對初出茅廬的生力軍,她不久前的入學試像是很遙遠以前的事;但對飽歷滄桑的退役老兵,那10年前的傷痛,彷彿就在不久前發生。
原因是,20歲畢業生3年前的入學試,發生在其有生之年的15%年前(3/20);而對65歲的退役老兵,同樣是在15%生年前發生的一個戰事,其實就已經是10年前的事。15%的生年,對20歲渡日如年的小子是很遙遠的日子,但那10年前發生的事對65歲歷盡風霜的老兵,卻彷彿近在咫尺。
金魚開心,因為牠的分母很小。我們當然可以學牠,把經歷刪掉,任記憶溜走;我們可以不寫日記,不刻意記錄每次試煉,不斷地依賴搜尋器,不讀歷史傳記,不警惕那些左右我們存取紀錄的刺客和算法。這樣,留存下來的,就是零碎的曾經擁有、瞬間動人或悲愴的感受……
和像快樂的小魚兒、那最終的10秒鐘記憶。
(以上「經歷的我」和「回憶的我」參考D Kahneman, 2011, Thinking: Fast and Sl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