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聞周刊》及多家美國傳媒報道,177名史丹福大學教授及學者發表聯署公開信,要求美國司法部停止在美國的大學尋找「中國間諜」的計劃,公開信指過往政策已「嚴重偏離計劃宣稱的目標」,不僅助長了種族偏見,而且損害美國在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由史丹福大學 40 多個學系和學院 177 名教職員聯署的公開信,要求美國司法部長加蘭(Merrick B. Garland)終止特朗普總統時期,由時任司法部長塞申斯(Jeff Sessions)提出的「中國倡議」(China Initiative)計劃。
引起寒蟬效應 學者卻步美國
信中指出,「中國倡議」計劃旨在打擊經濟間諜活動、知識產權盜竊和其他「與中國政府相關」的威脅。然而,有份聯署的學者認為,「中國倡議」計劃引發了對「種族定性」(racial profiling)的擔憂,並正在損害美國的研究和技術競爭力。「中國倡議」計劃導致對學術研究人員的調查和起訴顯著增加,其中大多數案件與知識產權盜竊或科學及經濟間諜活動無關。更有甚者,這些調查不成比例地針對華裔研究人員。
公開信指「中國倡議」計劃引起的寒蟬效應,使許多學者不願到美國或留在美國,因此,聯署學者認為,「中國倡議」理應終止。
朱棣文:無助保障美國科技優勢
史丹福大學自然科學院資深副院長兼公開信發起人之一邁克生(Peter Michelson)認為,「聯邦調查局(FBI)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恐嚇學者,調查並審問他們。這種做法對國家有害」。
美國能源部前部長、任教於史丹福大學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著名華裔學者朱棣文(Steven Chu )指出,「中國倡議」計劃無助保障美國在科技方面的優勢,甚至可能讓美國失去在科學領域的領先地位。
他質疑當局是否要停止逾半世紀以來,外籍學者不斷為美國學術界增添人才的情況?
此外,亦有參與聯署的教授表示,見到多位華裔同事因為所謂「中國倡議」的行動而遭到不友善對待。
美國司法部發言人霍恩巴克(Wyn Hornbuckle)回應學者們的批評時表示,拜登政府「致力打擊(中國)非法破壞美國國家安全和損害美國經濟的行動」。不過,他又承認,針對仇視亞裔美國人的罪案已構成威脅,「我們非常認真看待歧視問題」。
自「中國倡議」提出以來,司法部已公布最少27宗「中國倡議」行動的相關案件。有的「被告」認罪,有的則已撤銷控罪,還有一些案件正在調查。
加籍華裔科學家被控 證據不足判無罪
美國之音(VoA)報道,9月9日,田納西州聯邦法院就加拿大籍華裔研究員胡安明被控蓄意欺騙美國政府,法官以檢方未能提供足夠證據為由判無罪。胡安明被控申請美國太空總署研究資助時,隱瞞他與中國的關係。
亞裔推進正義協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總裁兼執行董事楊重遠(John Yang)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胡安明博士終於可以自由地回歸正常生活並與家人團聚。」但「對胡博士及其家人的起訴和調查的傷痕是深刻而持久的」。 他又表示,「我們必須保持警惕,以確保發生在胡博士及其家人身上的事情不會再發生在其他人身上」。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