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專資會理事楊素珊主持的「望遠鏡」,第六集邀請到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社會創新設計院總監凌嘉勤教授及領思亞洲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黃健兒測量師擔任嘉賓,與大家分享城市規劃及測量師行業的心路歷程與前景機遇。
什麼是城市規劃?
凌嘉勤教授指出,簡單而言,城市規劃就是研究如何將有限的土地資源作最好的運用,帶給社會最大的得益。
黃健兒則解釋測量師的工作內容,例如土地測量師負責測量地界在哪裏,用無人機定位等;建築測量師負責項目管理;工料測量師則負責計算成本及成本控制,故此整個建築的周期有不同的專業。黃健兒也分享他入行是因為不喜歡長時間留在辦公室,為人好動,對新事物、建築有濃厚興趣。
談到有何趣聞或者難忘的項目,凌嘉勤憶述當年參與規劃新機場的工作時,由於赤鱲角本身是一塊大石頭,裏面有些石礦,在進行發展的時候,整個赤鱲角都要剷平。當時在赤鱲角的東北方有間很小的天后廟,整座廟都是用花崗石砌出來,這個天后廟需要保留及保育,因為它是全香港唯一一間用花崗石建成的天后廟。
在討論天后廟要搬到哪裏較好時,村民要求一定要望到海,但若把天后廟搬到山上遠眺大海,就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影響,需要砍伐1000棵樹,建一條樓梯上去。不過村民表示,不能建樓梯,要建一條車路。後來凌嘉勤找到黃龍坑裏有一塊平地,把整個赤鱲角村搬過去,天后廟放在村的旁邊,對望着河。
經過一番討論,村民表示交給天后決定,然後進行一個儀式擲聖筊。當時凌嘉勤在辦公室很緊張的等電話,終於等到民政專員打電話告訴他,天后選了他的方案。
香港「雙老化」問題日益嚴重
黃健兒講述,作為專業人士除了日常的工作外,亦要發揮所長幫助有需要的社群。特別現時樓宇老化、三無大廈,甚至倒塌的簷篷等問題,他們都有組織義工隊相助。特別在老化方面,有個詞彙叫「雙老化」。
凌嘉勤解釋,「雙老化」就是人口和建築物老化,在人口老化的同時,建築物也在老化。2014年時,超過70年樓齡的住宅單位約有1000多個,但是30年後會增加300倍,有30多萬個。很多老人住在老化的樓宇裏,而這些老化的樓宇集中在香港的老區,譬如油旺區、土瓜灣、灣仔、上環等。作為測量師,當留意到這種現象的時候,就應該及早提出,讓政府和社會關注。
凌嘉勤以「雙老化」這個議題,作為社會創新的焦點。當時他曾與黃健兒一起開會,因為處理相關問題一定要跨行業,參與者包括規劃師、測量師、建築師、社會工作者,甚至醫生等,一起合作處理。
此外,很多老化樓宇裏面有很多劏房,凌嘉勤最近便正進行一個項目,為住在劏房的孩子設計做功課的傢俬。理工大學的研究指出,小孩會受環境影響,令他們的坐立姿勢不正確,導致脊椎發育、視力發展等問題。凌嘉勤就做了幾套傢俬給他們試用,如果成功的話,會改良後大規模生產,給這些住在劏房的孩子使用。
環境保育、樓宇維修是港人優勢
主持人楊素珊問及,內地和香港可能在規劃、制度或者文化上有很多分別,如果想了解更多大灣區可以如何做?
凌嘉勤表示,他一直都很關注國內發展,並以香港規劃師學會作為平台與內地的同行交流很多年。內地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非常強,由於改革開放初期的高速發展,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嚴重,譬如當時每一間工廠都用自己的發電機在噴煙,20、30年前去東莞真的一片迷霧。
但隨着經濟發展產業升級,內地開始注重環境,這問題已經得到處理,甚至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內地現在非常重視生態文明,並着重發展時一定要保育生態環境,令到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所以在發展的同時,測量師還要注重與環境保育的合理平衡。
黃健兒曾到內地發展了五年,2008年已經到過上海、天津、北京三個城市。他表示當時天津是開發區,而內地因為發展很快,很多樓宇都是新樓,但樓宇始終會老化,內地樓宇的維修、保養未夠成熟,相反香港則做得很好,商場也會定期翻新。
香港的這一套若放在內地就會是無限的機遇,因為內地未有這方面的專才。香港的測量師可以運用專業判斷,幫助客戶在不同項目發揮所長。
投身規劃行業的貼士
談及有何貼士予即將選科,並欲投身測量師行業的年輕人,黃健兒建議,讀書只是事業其中的一小部分,可能在讀書過程中發現自己喜歡規劃,便可以走另一條路。
很多科目都有彈性,例如英文成績很優異,所以考律師;而要投身建築,是不是一定要數學成績很好,或者充滿創意?黃健兒指,如果想貢獻這個行業,其實測量師都可以發揮作用,不一定要設計或者數學專才,而是要多才。測量師之所以是專業人士,就是因為在接受培訓後能做到專業的判斷,這是最重要的。
凌嘉勤則建議,要投身測量行業,就要有很強的學習主動性,才能學得更多。譬如內地資訊已經很公開,每一個城市的市政府、規劃局都有網頁,可以瀏覽到很多資料。他經常鼓勵朋友,尤其年輕朋友多關注這方面,不必計較先來後到。
因為每個地方的特色都不同,可以有很多經驗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了解更多香港以外的世界、內地的情況,這個主動性是非常重要的。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