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東京奧運為香港凝聚了難得的團結同心,謝謝這些年輕的選手,用他們多年堅持的訓練,教導了我們一堂生命的功課,謝謝他們用滿身的傷痕,告訴我們和諧的美好。
近年致力關心社會及服務香港家庭,常撰寫有關家庭和諧、親子教養和兩性相處文章的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羅乃萱,先前於香港書展期間邀請了獲得第一屆校園作家計劃首獎、年僅14歲的周沐恩一起對談寫作路上的點點滴滴。
熱愛寫作 提攜後進
「作為一位不是讀中文也不是讀傳理,只是一個熱愛寫作的人,可以到現在這個地步,出了70多本書、被稱為作家,我覺得非常感恩。」羅乃萱說。她記得18歲時,正就讀培正中學著名理科卻一心想寫作的她,曾向上帝祈求,希望以後能讓她從事跟文字有關的工作,「上帝真的聽見了!」多年後的她興奮地說。
「我一直有個心願,希望可以看到熱愛寫作的下一代。2019年我擔任校園作家評審,見到一篇讓我驚為天人,也讓其他評審感到驚艷的文章,就是後來得到『校園作家大招募計劃』首屆冠軍作品的《花說──綻放有時》,公布得獎作品之後主辦單位才告訴我,得獎者是我培正中學的小師妹!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開心。」
在摸索寫作的路上,羅乃萱首先感謝的是已去世多年的母親。「我媽咪是一個很能幹的人,年輕時她是位女高音,曾在培正教音樂。」不料在40多歲時失去了聲音,在先生的鼓勵下,進入了當時全是男經紀的股票市場,成為香港第一位股票市場女經紀。
「她影響我的第一件事是,她進入股票市場時曾經說過,人家可以做到的,只要學習我也可以做到,而且相信我會做得更好。母親的確做到了,並且做得很成功。」羅乃萱回憶。「母親第二件影響我的事,是從小家裏就沒有家家酒、芭比公仔這些玩具。媽咪只會帶我去書局買書給我,漫畫版西遊記、魯賓遜漂流記、環遊世界七十日……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的書。」
喜愛閱讀 影響深遠
周沐恩則是因為父親曾在浸大出版社工作的緣故,從小到大都活在書香世界,「書在我成長過程中是很重要的。也是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校園作家活動。」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對這二位不同世代的作家均有長遠深刻的影響。
「我很喜歡曾經幫台灣誠品書店寫廣告文案的李欣頻的書,是她讓我明白,坐在家中也可以去到遠方。她曾說每天看一本書,一年就可以跟其他人有365本書的距離,我們不用跟她一樣一天讀一本書,只要一周讀一本書,一年下來也可以跟其他人有52本書的距離。」羅乃萱說。
但中學時,母親並不欣賞她的作品,覺得她寫的東西只是傷春悲秋,無病呻吟,「我寫的內容都跟我的個人經歷或家庭有關,中學時家庭氣氛很不好,父母幾乎天天吵架,寫作對我來說是一種療癒,文字給了我另一個空間去宣洩、表達。」
她尤其感恩中一時遇到的國文老師羅曉梅,「她知道我喜歡寫作,每個禮拜除了固定的作文功課外,還多交一篇作文給她,那時只有她欣賞我的作品。也是她介紹我閱讀《家春秋》、《櫻子姑娘》及魯迅等文學大家的作品。」在失聯數十年後再度重逢時,羅乃萱將她出版的作品送了一套給這位當年唯一說過她未來適合當作家的老師,「如果沒有她當年的賞識,很可能就沒有今天的我了。」
筆下世界 繽紛多彩
從小學開始就因作文出眾,開始投稿的周沐恩也表示,「老師的讚賞、支持及評語,對我來說就是最好的推動力,我對寫作的熱愛可說是從成就感開始累積的。」小學喜歡閱讀金庸的周沐恩形容,「金庸用筆就可以塑造出一個天馬行空、繽紛多彩的世界,啟發了我對文字的熱愛。」
但在寫作的路上,羅乃萱不禁慨嘆,「我曾經好想學寫作,但一路上都沒有人肯收我、教我,直到我有機會在台北遇到《校園》雜誌劉良淑主編,我先生鼓勵我要讓別人知道我喜歡寫作,於是我就把握機會跟劉主編說有機會我很願意寫稿,當時她叫我留下聯絡地址給她,直到兩年後,她終於叫我寫了第一篇關於香港1997回歸的文章。從此以後,我真的開始從事文字相關工作,妳說人生際遇是不是很奇妙?」
閱讀對羅乃萱來說,是重複的學習與反省,「我記得李欣頻曾經講過,她說如果你心裏有疑惑,就去找一本書,書中的共鳴可能就會幫到你。譬如我母親過世那時,我看了很多跟死亡有關的書,那時我最記得的一句話是:如果人生是一間學校,失去是你一定要學的必修課。」這句話幫助她走出了喪母之痛。
周沐恩則說,「我小時候比較喜歡看娛樂性的書,譬如:《哈利波特》、衛斯理、金庸,到青少年時期就比較喜歡看散文、新詩,台灣文壇有很多優秀的作家,譬如張西等等,看一本能引起共鳴的書就好像跟作者做了朋友一樣。」羅乃萱贊同,「世界上有那麼多書,每一本書裏都匯集了成千上萬前人的智慧,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書裏面找到答案。深入寶山豈能空手而回。」
持續創作 樂在其中
羅乃萱認為,寫作需要熱情才能持續,但她喟嘆愈來愈難找到熱愛寫作的年輕人,擔任校園文學獎評審多年,遇過不少中學時寫作很優秀的年輕人,但可惜都無法持續,她認為寫作這件事熱情、興趣、練習缺一不可,但到大學選科之時現實就戰勝了一切。
正值求學階段的周沐恩也分享了他現在的經驗,「中三開始選科那時,我一直都以為文學一定會是我想讀的,因為看了很多書、寫了這麼多文章,老師也幫忙選擇跟文學有關的活動讓我參加,也才因此參加了校園作家,在過程中也發現,寫稿對我來說不是一件苦差事,自己很樂在其中。」周沐恩也因此習慣將生活中觸動到她的點點滴滴,有時會先用手機拍下影像,之後再慢慢化成文字。
羅乃萱也很感恩過去這些年所有採訪過的人,「我記得有一次採訪陳映真,他說在任何黑暗的角落,你一定會找到微弱的光。於是,我就在雜誌開始寫『人間掠影』專欄,每個月訪問不同的人,包括:盲人、露宿者、舞女……看到了許多不同的人生。」她舉例,曾訪問過一對感情很好、孕育有3個視力正常子女的盲人夫妻,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孩子為了體會父母的生活,整間屋子是不開燈的,一家人單純、開心的生活著。
熱愛生命 體會人生
另一位讓她印象深刻的受訪者是露宿者阿溫,「最初我去探訪阿溫時,他是沒反應的,但我依然每個禮拜去看他一次。直到有一次,我請他去茶餐廳吃東西時,我拿了全家福照片跟他分享我的家人,沒想到他也從他的錢包裏拿出一張他太太及孩子的照片,開始跟我分享他的故事。」每一位露宿者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阿溫多年後跟羅乃萱重逢時才告訴她,他記得每一次羅乃萱去看他時吃過的每一樣東西、每一句說話,「受人恩典,千年不忘。」阿溫告訴她。「在訪問別人的過程中,學習到很多。真的是生命的禮讚。」羅乃萱說。
「所以,寫作靈感到處都可以有的。」羅乃萱說。周沐恩則是在書中寫過很多別人的故事,她說,「慶幸身邊有很多朋友,有很多故事可以寫。」她覺得有許多不同領域、範疇的朋友很好,因為可以透過別人的眼睛經歷不同的人生。
近日當了阿婆的羅乃萱笑說,不知是否因為當了阿婆、嬤嬤,現在返樸歸真,開始寫起了兒童繪本。周沐恩則想寫一本校園小說,希望在壓抑的考試生活之餘,尋找一個出口。「這世界不管多黑暗都好,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微小的光。只要堅持寫下去就對了。」羅乃萱說。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