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現代音樂之父慶華誕

林樂培決定從新尋找一個可以代表劃時代思想,又可以充分地保留國粹的新風格去發展祖國的新音樂。

被譽為「香港新音樂之父」的林樂培,創作時代音符的同時,也擔任歷史先行者,成績昭然。上周慶祝95歲生日的林大師,精神閃爍,完全看不出他為香港以至國家尋找新音樂語言,幾近一個甲子。

棄西樂轉中樂  發展國樂新風格

1964年他從美加完成學業回港時,香港仍處於古典、浪漫時期的管弦音樂文化,以及以粵劇為主的戲曲文化。翌年二月首演新作品音樂會,他為文說:「漸漸覺悟到盲目地模仿歐美風格,只能拾人牙慧,對自己與國家一點沒有價值,於是毅然放棄了歷年所學的作曲方法,決定了從新尋找一個可以代表劃時代思想,又可以充分地保留國粹的新風格去發展祖國的新音樂。」

從六十年代《東方之珠》小提琴奏鳴曲、鋼琴獨奏《昭君怨》等,到七十年代為剛成立的藝術節、職業樂團譜寫《謝灶君》、《秋決》、《昆蟲世界》等大型管弦作品,成為香港新音樂文化的重要篇章,也是巴黎、維也納國際音樂會議的亮麗音樂名片。已故民樂大師彭修文曾寫道:「聞樂而知雅意,樂響撼人心弦。後學再再拜服之。」

林樂培作品首次在內地演出,是1981年通過著名女高音費明儀與上海交響樂團,由黃貽鈞指揮演出的《李白夜詩三首》,當時《大公報》以《演唱香港作曲家林樂培作品受歡迎》作報道7年後,林氏以「香港作曲家聯會名譽會長」身份出席在上海舉行的「香港作曲家群像音樂會」,當時《大公報》形容演出為「港滬音樂交流的新起點」。

創辦參與兩岸三地音樂交流

作曲以外,林樂培也參與創辦多個重要音樂組織和活動,例如1973年的亞洲作曲家同盟,以及之後的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等。1981年,他有份組織海峽兩岸作曲家在香港作交流,那是歷史性的首次。

千禧年後,林樂培的作品通過香港中樂團先後在國際著名音樂廳演出,其中2002年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選奏《昆蟲世界》,以德文朗誦,演後指揮閻惠昌邀請林氏上台接受鼓掌。

難怪生日晚宴他對同桌的閻總監念念不忘:「你是演出我的作品最多的指揮啊!」

原刊於《大公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周光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