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及《人民日報》日前分別發表文章,指香港教育專員人員協會(教協)是「毒瘤」,必須剷除。教育局隨即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聯會)會長黃均瑜接受本社專訪表示,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已被定性為「顏色革命」,教協由一個不同政見的團體,變成「顏色革命」的參與者,必然要受到政治追究。
很多教師擁「雙重會籍」
黃均瑜認為,教協過去不管在選委會還是立法會,一定程度上已「壟斷」了教育界的話語權,令人覺得「教協」就代表了教育界。他坦言,儘管包括教聯會在內的教育界團體也經常發聲,可是「人微言輕」,發揮的作用有限。
翻查資料,1973年成立的教協,目前有會員逾96600人;1975年成立的教聯會,現時也有會員約33000人。黃均瑜表示,兩會都有不少「雙重會籍」的會員,即既參加教協,亦加入教聯會。他坦言,教師加入教協的確有些「好處」,包括只要繳付低廉的會費(80元),便能得到「保護」,遇事有人「撐」,而且這筆會費完全可以在教協的購物優惠中省回來,這些「誘因」都令教師「沒有理由」不加入教協。
黃均瑜承認,教協會員基礎雄厚,憑藉「大戶」優勢,有能力向供應商討價還價,教聯會在「會員福利」和「會員服務」方面,稍遜一籌,仍須努力。
努力填補騰出來的空間
不過,教育局宣布全面終止與教協的工作關係,不再承認教協為教師舉辦的培訓課程,教聯會是否會承辦教師進修課程?
「這當然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黃均瑜說:「我們一定會努力填補這個騰出來的空間。」他透露,目前正就會員權益的部分,與各友好團體,包括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積極磋商,希望福利服務『到位』,早日得到老師們認同。」
他也順便澄清了外界的誤解,指出教師的註冊權在教育局,不是一定要加入行業工會才算是正式的「老師」。
那麼,現階段教聯會準備如何強化與教育局的工作關係呢?
立場不同長期與教協對立
黃均瑜強調,教聯會與教育局的工作關係一直存在。「教育局的聲明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斷絕與教協的工作關係,即不承認教協的專業地位,包括該會的理事不會再受委任。從教聯會的角色,我們也一直批評教協『政治凌駕專業』,因此,在培訓方面一直有跟教育局溝通。」
「另一個問題,是教協畢竟是工會,不時把教師的個案,特別是教師與管理層的糾紛轉介給教育局,這方面教聯會亦有做,但相對教協就少得多,日後教師若有求助的需要,通過教聯會當然亦會轉介教育局。」對於教聯會不是以「工會」身份註冊,他表示會考慮各種可能性,只要能夠幫助教師跟進個案,為老師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教聯會和教協均是老牌教師組織,黃均瑜認為兩者的宗旨在早期分別不大,都是為教師爭取權益。「我想較大的分別出現1997年回歸之後,主要是在政治立場上,教聯會始終堅持愛國愛港。至於教協,大家都看到了,從反23條、反國教、佔中,甚至2019年的反修例運動,教協的立場都跟教聯會處於對立面上。」
他續說:「另一個分別就是,我們經常批評教協是『政冶凌駕教育』,作為一個教師團體,許多時候卻將政治放在第一位,我們歷來都是反對的;教育是教育,政治是政治,不應政治凌駕了教育。」
爭取新會員無意轉型「工會」
至於教協一向提供的教師進修課程,黃均瑜指出,除了教協外,教育局從來沒有說過不承認任何團體提供的課程。「不用擔心因為不承認教協,就沒有課程可上。」他說,教聯會也正在努力提供多元化的課程,日後發展空間將更大。
談及教聯會未來的發展,黃均瑜表示,一直都在努力爭取新會員加入,最近新會員有所增加,但不清楚是否「教協事件」的影響,他承認,教聯會無疑視教協為競爭對手,但在更好地服務會員方面,也須向教協學習。
至於未來是否改以工會身份註冊,他解釋,教聯會的定位不僅旨在維護教師權益,特別是在1997年後,也關心香港教育未來的走向,所以提出「為教師,為教育」的口號,「我們認為,專業團體一定要將服務對象放在第一位,教聯會也將服務學生放在首位,而不僅是作為工會來維護教師權益。」
他補充說,教師若作出失德行為,損害學生利益,教聯會也會作出譴責,不會認同,「從工會角度看,一定要『撐』犯錯誤的老師,但我們從教育、從關懷下一代出發,實在是不能護短」。
黃均瑜相信,教聯會本身不會轉型成為工會,但他不排除與其他團體包括工聯會合作,發揮「工會」的功能,或者另外成立一個新的工會,以維護教師的權益。「總之,老師需要什麼,我們都會探討,盡量滿足所需」。
楊潤雄:教育局自行跟進教師個案
另一方面,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教協並非唯一教育專業團體和工會,以往教協轉介的個案,亦只是由教育局自行跟進及調查,教師若有求助或投訴,可以找其他團體,亦可直接聯絡教育局,並不需要「中間人」。
教協則向會員發電郵,表示決定今後將聚焦教育專業和權益工作,全力做好工會本業,服務會員,並繼續為會員提供多元化的褔利服務。
下期黃均瑜續談香港教育出現的問題,以及闡釋愛國教育應該得到重視,敬請留意。
教聯會主席談教協事件影響(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