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盛世能否再現?阮兆輝:建立粵劇學院培養全方位人才

近年不少新興粵劇出現,反應兩極,也有不少人擔憂粵劇界人才凋零。今年書展,粵劇名伶、「萬能泰斗」阮兆輝與讀者座談,寄語新人演員必須勤加練功、不恥下問,才能演出粵戲的神髓。

今年書展粵劇氣氛濃厚,先有離世差不多半世紀後,馬師曾的兒子馬鼎盛出書《千年一遇馬師曾》追憶父親,後有「萬能泰斗」阮兆輝手耕不輟,再度出版《此生無悔此生》一書,為自己的藝術人生留下札記。

他與小學榮休校長馮立榮早前於書展中與讀者座談,首先為大家解構書名《此生無悔此生》的意思。他指,第一個「生」是指粵劇中「生旦淨末丑」的「生」,而第二個「生」才是「生命」的「生」,來形容他的粵劇生涯。

「海角天涯盡處藏知音,細水長流卻心未甘」大概是阮兆輝對傳承粵劇的最佳寫照。他先後在中大、教大等大專院校教授粵劇文化,今年更別開蹊徑,與流行歌手張敬軒推出新歌《魂遊記》,混合南音及粵語流行曲元素,令年輕人印象深刻。

他認為,古往今來戲行被社會貶抑,技藝伴隨大老倌離世而逐漸散失,希望有生之年可以看到「粵劇學院」落成,讓學生心無旁騖地完成整個學業,才能繼續創造優質的粵劇供大眾欣賞。

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計劃委約的音樂MV《魂遊記》早前上載至YouTube,逾9萬人收看。(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計劃委約的音樂MV《魂遊記》早前上載至YouTube,逾9萬人收看。(一桌兩椅慈善基金圖片)

尋根的旅程

馮立榮校長提及阮兆輝在編寫這一本書時,花了很長時間做資料搜集和認證,因為小時候學唱戲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料,大多都是口耳相傳,有些絕技已經失傳,就好像他親眼所見,名伶陳錦堂在《近水樓台先得月》中的「高枱飛椅」,已無人敢練。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特意尋根的時候,他直言自己的尋根開始已經晚了,如果能從學習粵劇之先,趁一眾大老倌仍然在世時,開始記述他們的歷史會更好。他直言,「那時自己太不自量力,時間已經大多放在學戲、練功當中。而且自己是失學兒童,哪有資格去蒐集證據?當時只有記在心中,沒有好好書寫下來。」

後來,對於「為什麼以往唱戲不是用粵語」等諸多疑問一直縈繞於心,久而久之便有了尋根的念頭,因而着手寫書傳承藝技,可是這並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阮兆輝表示,雖然不少文學家喜歡寫劇本,但戲子社經地位低,因此留下來的文獻「少之又少」,自己只能用類近的聲腔記下,但也不敢言是定論。

他先拿「二黃腔」的來源為例,他表示受訪者對這事各有各的說法,非常混亂。當他走訪北京學者,希望問有關二黃腔的歷史時,學者敷衍他道:「他說他的,他說他的,由他們說吧,甭管了!」不禁讓人感到非常驚訝。除了內地,他也到澳洲的金龍博物館去尋找更多佐證。他表示「我只是做了很小的一部份,並非總結。」這些都證明了阮兆輝為這本著作所花的時間和心血。

阮兆輝走訪多地、遍尋粵劇遺下的史料。(翻攝自講者簡報)
阮兆輝走訪多地、遍尋粵劇遺下的史料。(翻攝自講者簡報)

學戲學做人

在講座中,阮兆輝分享了很多經歷,包括學戲的經歷、師徒間的難忘事和後台的小故事等等。當提到自己和現代新演員的學戲經歷有很大的分別時,他說:「從前的演員,只要是出錯了,就會馬上在台上被罵。因為當時只有放在台前的站立式米高峰,只要背過身去罵,觀眾就不會聽見。現在因為在胸前別米高峰,所以不能馬上開罵。可是當下台想找回搭檔檢討的時候,對方也許已經下班離開,或者自己有下一台戲要先行離開,檢討的事就會不了了之。」

除此以外,從前根本沒有空閒時間坐下休息,以前只能佯裝壓腿來偷偷休息。更別說是上下課,都是看師父的心情;現在反而變成「徒弟教師父」,徒弟需要表演哪些內容,才會要求師父傳授。許多人「未學行,先學走」,所以新演員的功底是否練得穩固也成了很大的問題。

正所謂「學藝先學徳,做戲先做人」,在戲班裏除了要學習唱戲,更要學習規矩:戲班規矩、接班規矩、做人處事等都要學。「以前戲行是以師徒制來傳承技藝,由早到晚都要跟師父一起生活。從生活的細節到如何做人,師父都會看在眼內,如何待人接物、信守承諾都是很重要的。」他說。

他說「最害怕有人在他(師父)面前誇獎我。」因為師父會立馬指責剛剛哪裏出錯,或是有什麼基本功仍然不堪入目等等。在他跟隨師父學習的24年裏,師父都不曾讚他「不錯」或「挺好」,只是在他擔任戲台第二把手後,不再責罵他。他指出,上一輩認為少年容易因為他人誇獎而驕傲自大,因此不可以讚賞徒弟。但師父麥炳榮對待其他人倒是十分寬容。

他憶述,曾有班主問價之後,還去跟其他演員問價,可是最後還是回來找麥炳榮。一些演員對這種事會十分介懷,可是師父則認為此事證明演員是有實力和叫座力,「班主請你是交易,不是交情。」師父如此囑咐。阮兆輝對此記憶猶深,他從未想過可以這樣看待演員被比價一事,因此,從師父身上學到不少做人處事的道理。

「班主請你是交易,不是交情。」師父如此囑咐阮兆輝。
「班主請你是交易,不是交情。」師父如此囑咐阮兆輝。

寄語新時代

他希望年輕一代能夠多了解他們排的戲曾有哪位老師傅演過、他們合作的戲班以往怎麼演繹這齣戲,有不懂的地方就要馬上問,不要以為看錄像便能學到。「因為只按本演出未必可以演出那齣戲的神髓,而且你的做法未必與戲班前輩一樣,因為每一個戲班和老師的表演方法都不一樣,以前的老師傅都十分願意教導你,即使素不相識,看到年輕一輩在台上演出錯誤也會罵你一頓。」他記得,「師父最討厭別人說『得啦,沒有問題。』如果最後做錯了,便糟糕了。」所以要不恥下問,才可以滿足觀眾和老師傅的要求。

他笑言新人演員都是「人之初,性本懶,除非碰過很大的壁,不然一定不會自發、『狠心』地練功。」他希望新演員能努力練功,不要以為用不着便不練某些功夫,「要練成在台上時手腳同步成為一種不自覺的本能,因為你的腦子是用來記住劇情和感情的,而不是要記住自己的手腳要放在哪裏的。」

對於現場讀者提出應該如何把粵劇承傳下去,阮兆輝表示,除了在學界中努力爭取增加粵劇的課程外,希望能有更多的跨界別的合作,就好像自己和歌手張敬軒合作推出的歌,能夠讓更多人透過不同的渠道認識粵劇。

當問到現在的偶像文化讓電視藝人去參加粵劇,從而影響年輕人喜歡粵劇做到推廣的功能,他認為,「有跨媒體的人去推廣粵劇是一件好事。但以現代社會來說,傳播的東西每一秒都是錢,如果讓他們去推廣粵劇,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最後,他直言希望看到粵劇學院的出現,取代現時八和會館及其他平台一些短期課程,讓學生可以一心一意的學習粵劇。他也透露,正在撰寫《此生無悔付氍毹》一書,「氍毹」就是舞台的地氈,希望能收錄更多粵劇界軼事及粵劇技藝以饗讀者。

書籍簡介:

書名:《此生無悔此生》
作者:阮兆輝
出版社:天地圖書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本社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