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離東京奧運的開幕禮不足一個月的時候,本應出現一片歡樂氣氛。然而近日卻剛剛相反,日本各地瀰漫着一片愁雲慘霧。不少團體更不惜上街示威遊行,希望政府能夠盡快取消東京奧運。
根據最近全日本新聞網(ANN)世論調查資料顯示,反對舉辦東京奧運的國民已經超過80%。雖然日本首相菅義偉亦曾經在5月份的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中表示:「我會以人民的生命及生計為優先考慮。」來回應會否舉行東京奧運的意向。然而,在一片反對聲音之下,日本政府到今日仍然堅持舉行東京奧運會,為何日本不能說「不」?今日我們就試圖從傳統文化中找出堅持舉行的原因吧!
天災培養出來的堅毅
疫情一直肆虐日本,隨着日本東京於6月27日新增386宗確診個案,神奈川縣亦新增204宗確診。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西川康稔出席日本放送協會(NHK)辯論節目時就指出:「政府已準備實施更嚴格措施,當中包括再次宣布緊急事態宣言。」就算疫情持續肆虐,仍然絲毫沒有改變東京奧委會舉辦東京奧運的決心。
當中,澳洲墨爾本大學法律學院的Professor Jack Anderson在接受BBC訪問的時候,就從「國際體育法」觀點分析現今中止東京奧運的利弊,更提出日本如果取消東京奧運,將會面對各種各項的經濟及社會責任,因此東京奧運不能停辦的原因。我認為除了因為經濟原因之外,日本傳統文化亦是促使日本堅持舉行東京奧運的一個重要元素。
日本一直是一個充滿天災的國家。習慣在島國居住的日本人,長期面對着地震、火山甚至海嘯的威脅,故此培養了一種日本獨有的堅毅及忍耐的性格。日本人將這種維持井然有序所付出的精神稱之為「我慢」(がまん),意即「忍耐」。簡單言之,「我慢」就是指人在面對意外或困難時要有耐心和毅力,以此維繫社會和諧,期待美好結果。
根據東京立正大學的小宮夫教授指出:「『我慢』是日本人代表特徵,不僅對集體有好處,也有利於個人。」這解釋了東京奧運於去年決定延期舉行的時候,仍然得到國民認同的原因。然而,如東京大學教授小田法子所言:「『我慢』累積了會帶來負面影響。」國民忍耐了一年多,政府對疫情仍然束手無策,甚至讓疫情持續肆虐。
奧運是戰後重生的象徵
其實,「奧運」(オリンピック)這個詞語對日本人來說有着一個非常重要的深層意思。由於1964年的夏季奧運就是在日本東京舉行,當時這個奧運會空前成功,故「奧運」就成為了日本戰後重建及重生的一個重要象徵。
由於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亦曾相繼發生海嘯及福島核災難事故。故日本政府今次努力爭取東京奧運主辦權,就是希望讓東京奧運會重建國民信心,務求讓一蹶不振的日本經濟起死回生。然而,事與願違。奧運會受到今次疫情影響,甚至面臨中止。這是全世界也預料不到的。日本政府亦知道,今次奧運如不能舉行,對日本整體而言,面對的將不僅是經濟上的影響,更是徹底失去重建國民信心的好時機。
日前,連一直對東京奧運會沒有表態的天皇德仁亦表明擔心,今次舉辦東京奧運會導致日本的疫情惡化。相信東京奧委會是時候重新考慮疫情對策,否則日本的經濟及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將會永遠停留在「消失的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