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時習之,悅乎。學、練、教、傳本是人生一大樂事。可惜今天的學習大多都是為學而學、為分數、為比拼,有何樂趣可言?
常言為何比如何重要,今天的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要上學?別說孩子不知道,父母面對這問題也可能支吾以對。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為什麼要學習、讀書有萬般說法,有一位老師跟我說,我們中國人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就分為:聖人、賢人、仕人、君子、庶人、小人、禽獸、禽獸不如。一個人受教育、學習的目的就是望高處,成為更好的人,活出生命應有的價值。可知格局決定結局,父母、老師若未能以身作則去定調,沒了目的,那一切就隨風飄吧,何樂之有?
道理又是什麼?人沒能力改變而又無處不在的就是「道」 ,春夏秋冬是道、月有陰陽圓缺是道、一天有24小時是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理則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去理解、可分析、可認定或否定的就是理。人一輩子都與道理在打交道,若有老師願向我講道、讓我明理,這過程是開智而快樂無比的。
這種老師現今是稀有,怪不得老師,他們在現今系統中要應付的已經讓他們忙死了,顧不上。更重要的是,要去檢視老師的發心,為什麼要做老師?發心不正,滿盤皆落索。
求學不是求分數,求學目的是明理
在這20年內我碰過2、3個有心有力,能讓孩子開智的老師,專科只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家3個孩子小的時候曾不畏千里,離開了香港的常規教育系統去了天津跟了這些老師幾年,所見所得畢生受用,而也與老師們建立了終生的關係,所學所聞也讓他們受益終生。
求學不是求分數,求學的目的是明理。這些老掉牙的舊調,說說可以,今天有多少父母、老師會理會?國內近期大談「雞娃」,這名詞代表了許多因教育商品化、知識軍備競賽化、為了父母面子而廢寢忘食,不快樂、沒有自己目標與目的的一代學生。
兒童學習,在定教案,是否教道理之前,必須明白童蒙教育重點在於明心見性、優才早教、量材施教、按步就辦、有教無類。世上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