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孔子

孔子的偉大之處,實在多不勝數,中國歷朝歷代,多少人前赴後繼,以傳燈火。

孔子的偉大之處,實在多不勝數,要花很多的篇幅去陳述呢!現只以其教育事業,略述一二而矣。

我覺得可以用「承三代大成,開風氣之先」開始。他的直接影響,已有弟子三千,七十士之數;他的間接影響數千萬計。不計其數,古今中外,實他人難以比擬!我認為「四聖哲」中只有佛陀和耶穌可相提並論。

孔子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孔子的成功在於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春秋後期,禮已崩,樂已壞。為撥亂反正,扶匡社會敗壞的風氣,孔子廣收弟子,只要拜師者有求學之心,帶些象徵式的肉乾(稱為「束脩」)便可追隨,所以無論富或貧,賢或愚,內向或外向,來者不拒,通通接受。這可見孔子的自信,他不單有信心傳道授業,更有信心對難解惑,隨機點撥。幸好有《論語》的流傳,讓我們知道如何「教人」,也讓人明白為什麼2500年來,歷代士人都尊他為「萬世師表」。孔子的家族至今已傳了二百多代,「憲」字輩 、「令」字輩的孔姓朋友我偶會遇上,總令我想起孔老師。

孔子自訂「授業」的教材,六項包括《詩》、《書》、《禮》、《易》、《樂》、《春秋》,都是「為己之學」,即如文學、歷史、倫理、哲學、音樂、慎思明辨之道。

至於「教學日常」則包括「禮與樂」、「射與御」、「書與數」即三大範疇,即現今的基本知識、技能。所謂「為人之學」,為應付日常工作,順其重要次序是「知書識禮」的基本待人接物要求,其次是武術,尤以「射」為主要(射者求諸自己的眼界是否準繩),「御」是駕御戰車,懂得衝鋒陷陣,勇敢作戰,「書」是寫寫字,「數」是計計數,一般文書工作。孔子「吾少也賤,多能鄙事」。當乘田之類的小吏也要懂得記錄記數的瑣碎事。孔子自訂「授業」的教材稱為「六經」或「六藝」,「教學日常」也稱「六藝」或「小六藝」,兩個「六藝」都有禮和樂。

孔子說:「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想成功到道的境界,由藝開始至仁,由仁到德,最後才知道。以終為始,弟子要「游」於藝,即六藝俱通,通六藝者只是極少數的七十士,大約是2%。孔子死後,他的學説學問便分為八個派別,包括大家較熟悉的子張、子思、子孫(荀)等,但八大支派有一半已不可考!孔子的偉大就是可以「分八」,甚至分更多。孔子可以啟迪曾子、子思、孟子,也可以啟迪荀子,只是後人提出了「道統」之説,儒學便有主流和支流之分,就如信仰有正信和異端之排斥。

孔子入世 談人談樂

孔子非常入世,是只談人談樂,沒有談性善性惡,他只是「知知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所以大家要了解儒家,也必須讀一讀荀子!以補孟子的主觀和偏執。

其實孔門也有其校訓「文行忠信」,而孔子的教學又可分為四大類别,即如現代教育在高中分為文理商工。春秋時,世界比較簡單,孔子分為德行類、言語類、政事類及文學類。孔子晚年時,他也曾親自選出十大傑出門生,他們各人分別在不同的領域,有傑出的表現,可樹立典範。

《論語》〈先進篇〉載「從我於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德行:顏回、閔損、冉伯牛、仲弓。言語:宰予、子貢。政事:冉求、子路。文學:子游、子夏」。德行者,顏回居首,閔子騫居次,冉耕及冉雍分別居第三及第四;「言語」者,外交也,善辯也者包括宰我,但他曾經午睡,給孔子痛罵「朽木不可雕」那位,竟然排名先於子貢。子貢的外交及經商能力極高,有謂儒商之始祖也。

「政事」即入仕當官之才,冉求是瑚璉之器,大才大用,子路勇敢有餘,但過於衝動,比孔子還早死,或他開武將或俠客之先也不為過,三國時也有張飛,張翼德呢!「文學」即哲學,子游和子夏在《論語》經常有機會向孔子請益,得孔子真傳。你會發現曾參不入流,在孔子心目中沒進入最得意門生之列。

孔子的成功在於桃李滿門,有安貧樂道的顏回;有能言善辯、八面玲瓏的子貢;有出生入死,毫無懼色的子路;有善於講學的子夏。孔子崇拜姬旦,故常夢會周公,數百年後,孟子又視孔子為老師,希望承其薪火曰「當今之世,捨我其誰?」,又曰:「五百年必有王者出」。中國歷朝歷代,多少人前赴後繼,以傳燈火,總有有心人願意擔當呢!

陳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