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孔子多與周公並稱,史稱「周孔」。因為周公是孔子的精神偶像,周公雄才大略,匡扶成王,制禮作樂,開周朝一代之盛世。孔子景仰周公,視之如老師,影響他既深且遠,以致他經常夢見周公。年老後更因沒法再夢見周公而感到遺憾。
顏回德性學問直追孔子
另外,相傳孔子50歲後酷愛硏究《易經》,埋首研究,「韋絕三遍」(書冊的繩子因用得太多而破損了三次)。古代人都相信,周公就是寫卦辭的人,他與伏羲士和周文王對《易經》都有不同的貢獻,由宏觀到微觀,畫八卦,疊復卦、再盪出六十四卦。每一卦有卦辭,每一爻有爻辭。相傳孔子作爻辭,每卦六爻,一共是384句爻辭。孔子為解釋《易經》,又寫了10篇文章,史稱「十翼」,輔助世人明白非常複雜奧妙的易學。
孔子就把本來只作占卜之用的《易》,加工成為哲理性的書,把天地人三才的關係發揮到極致,以天道配合人道,以達至天人合德,再而至天人合一,從心所欲,不踰矩的境界。其實周公是一代聖人,不單是孔子的「神師」,也是曹操的精神偶像。曹操《短歌行》最後幾句便是引述了周公的生平事蹟,「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實是一代英雄,雄才偉略,一心統一江山。他把自己的求才若渴,比喻周公就算吃飯、洗髮到一半時也去接見賢人,希望禮賢下士,助他一臂之力,以治天下。
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經常受到他的稱讚;「賢哉,回也」讚嘆,在《論語》出現了兩次,很肯定他「處仁守仁」的努力,「不遷怒,不貳過」的好學和「安貧樂道」的美德。在四科十哲中,顏淵德行居其首,而四科之中又以「德行」科為首要,因此 ,他可說是十哲的第一名,孔子的首徒。可惜不到40歲便早亡,否則德行學問可直追孔子。其時,人們便經常把孔子和顏子相提並論,史稱「孔顏」。北宋的理學家開山祖師周敦彥曾要程顥兩兄弟去尋「孔顏之樂」處,可見一斑。
曾子以孝聞名為何榜上無名
其實,孔子還有一位重要的弟子和繼承人,可是往住被現代人所忽略,他就是曾參,即曾子。相傳四書之一的《大學》是曾子所寫。另外,《孝經》是孔子教曾子的對話內容,儒家最重孝道,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只有區區千多字,但也被列為十三經之一。雖然現代的考證認為直接出於曾子手筆的機會不高,但也應該是出於曾子的門人之見並無懸念。
其實《論語》的編纂也明顯是曾子的弟子為主,我刻意在《論語》中找有關曾子曰的話語,結果找到13則之多,我想應該是出場眾弟子之首,較顏回、子路、子貢等的直接話語多許多。尤其是〈學而篇〉開首的第4句,曾子便已出場:「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看出了曾子在《論語》中的地位。另外,《論語》只尊稱曾參和有若為「子」,其他弟子顏回、子路、子張、子夏等,通通只稱其名,不尊稱作「子」,意思即老師也。
有人會問,既然曾子以孝聞名於世,為何德科又榜上無名呢?其實因為曾參是孔子的晚期弟子,年齡少孔子40多歲,故此孔子談四科十哲時,曾參只是個小師弟,那時的功力和成就,均未能和諸位有成就的師兄如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相比。
但曾參非常勤奮謹慎和尊師重道,所以「後來居上」,獲得孔子的真傳,更成為中國文化建構者第二棒,「上承孔子,下啟子思」,把孔子和他孫子孔伋連貫起來。曾子最終在孔門的地位崇高,封為聖人,被列入「四配」,更被奉為「宗聖」。如果我們以「孔曾」並稱也不為過。其實,中國也是有曾廟和曾林的。姓曾後代也人才輩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清中葉的曾國藩等。
《論語》中的曾子
篇幅有限,我要分兩篇來談曾子,本文試引《論語》中所描繪的曾子,下篇再談《大學》和《孝經》也想談談曾子的父親曾點,和曾子殺豬的故事。
十三則的「曾子曰」如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曰:「鳥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曰:「堂堂乎張也!難與並為仁矣。」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親喪乎?」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
大家可發現,曾子的名句,大家相當耳熟能詳,任重而道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