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不要應試教育?

──素質教育的爭論對中國教育改革方向的影響(二)

近年來中國大陸的衡水中學是討論教育制度的焦點。因為它嚴苛的教學管理,導致無數人批判它生硬的應試教育。當中又以鐘啟泉教授和王策三教授爭論觀點最為激烈。

應試學校的典型

2016年北大和清華在河北省共錄取281人,而該省的衡水中學便被錄取了139人。

衡水中學始建於1951年,是河北省首批示範性高中,中國十大名牌中學。自2005年至今,全國文明單位等70餘項國家級殊榮花落衡中。2016年高考便包攬了河北省文理狀元。由於這間學校不斷創造高考奇蹟,它成為全國高中學習的榜樣,無數高中慕名前來學習他們血的經驗,一時間風頭無兩。

但是近年來它卻備受爭議,因為它嚴苛的教學管理,無數人批判它生硬的應試教育,獲得了多少的成功,就要承受多大的爭議。很多人把衡水中學稱為「考試工廠」,對其軍事化管理的教學方式等不斷詬病。

在衡水中學,學習從早上6時30分開始,晚上到近10時結束,學生每3周放假1天。這裏的學生不能用手機、不能上網,在自習時間裏抬頭是一種要被扣分的行為……為了讓學生安心學習,衡水中學所在的區域幾乎沒有娛樂場所。

衡水中學學生的學號是根據成績浮動而變化的。他們有每周測試排名、月考排名、單科成績排名、進步退步幅度排名等等。以下是一位學生對該校學習生活的描述:

在『煉獄般』的衡中,沒有一頓飯不是跑步前去食堂,沒有一天不是跑操背書,沒有一天的生活不是被規劃和自我規劃。在這裏,天天有測,周周小測,月月大考,這樣的節奏,讓你連哀傷的時間都沒有。考試成績下滑了,沒關係,馬上還有證明自己的機會。當把自己作為學習的機器,被考試分數奴役時,你做再多的努力也收效甚微。

筆者在上一篇文章〈你還是教書嗎?〉談到自2001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王策三教授和上海華東師範大學鍾啟泉教授開始了十多年大範疇的爭論,當中涉及我國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應試教育是其中一個爭論的主題。二人在這段期間分別發表了超過10篇文章,其支持者所發表的更不計其數[1]

鐘啟泉對應試教育的觀點

鍾啟泉反對王策三「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提法是錯誤的」的論調。他更反對王策三公然舉起「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旗幟。

鍾啟泉認為 「應試教育」是「以考試得分為手段,以把少數人從多數人中選拔出來送上大學為唯一目的、片面追求升學的教育」。它是罪惡的,「使得我們的課堂異化、學校異化、人格異化,說得徹底一點,教育的使命和魅力蕩然無存。」它是教育行政部門、廣大中小學校(特別是「名牌校」)、教師(特別是優秀教師)落後的教育觀念和課程教學模式造成的。因此,應該備受批判討伐。要實行轉軌或轉型,轉到素質教育。

鍾啟泉認為下列三個瓶頸導致應試教育出現:

第一個瓶頸,高考制度滯後。儘管教育部已經明確了大體的改革方向——「下放、多樣、擴大大學自主招生權」,但至今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研究班子來具體地落實這些原則;儘管我們有一些考試院之類的機構,但它們的着力點好像不在於研究,而是行使職能。

第二個瓶頸,教育立法滯後。《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制不到位。

第三個瓶頸,教師研究滯後。

王策三對應試教育的觀點

相對於鍾啟泉,王策三對應試教育的觀點是多方面的:

1.每個個人一生都在應試

升學是應試,就業也是應試,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充滿了考試,人類和每個個人一生都在應試。再進一步來說,王指出:應試和應試教育有什麼不好?兒童在遊戲時特別喜歡別人考他們,他們十分關心並要求知道自己的成績以及在夥伴中所處的位置即名次。爭強好勝,這正是美好人性的表現,我們哪能一般地反對考試、應試和應試教育?

2.是國家和社會賦予和要求他們的權利和義務

王進一步指出:學生要求升大學,也不是他們只謀個人、家庭利益的私事,而是國家和社會賦予和要求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是受到鼓勵的;每年高考,舉國動員,當作一件大事和喜事對待。他認為上述的行為都並非人們愚昧落後幹着蠢事,而是因為:所謂的應試教育,在現階段是現實的存在,不但不可避免,覆滅不掉,既有不得己的一面;還要理順歷史,起着積極的作用———它有利於提高國家整體教育水準,迅捷地培養各種專業人才,促進社會流動,帶動全民素質的提高。

3.是基於基礎教育數量上的不足導致

從教育自身講,在中小學9年義務教育逐步普及,高中尚未普及,中等職業教育不發展,分流不暢,高等教育尚未大發展的情況下,就必然發生追求升大學的競爭。

「一卷定終身」的譴責之聲一直是很強烈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考試難免偶然,也不能絕對公平,有的一時僥倖,有的一時失誤。(Shutterstock)
「一卷定終身」的譴責之聲一直是很強烈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考試難免偶然,也不能絕對公平,有的一時僥倖,有的一時失誤。(Shutterstock)

4.應該推舉它成為我國第五大發明

這個制度對人類文明做出了重大貢獻。所謂考試,就是考察和判定人的發展狀況,是一種行為取樣的基礎上的評價,即通過對受試者對特定問題做出的反應來推斷他的內心世界和心理特性(如知識、技能、能力、人格)的活動。考試基本上有兩大功能或用途:一是用於檢查教育教學效果;二是選拔人才。應該推舉這個制度成為我國第五大發明。

5.只靠轉變教育觀念不能解決追求升學率的問題

片面追求升學率是社會問題,是現代教育在社會發展程度不高階段上的具體表現。王策三認為,應該盡力盡責總結經驗教訓。他批評鍾啟泉打算通過課程改革來覆滅應試教育,硬要轉軌,只靠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來解決追求升學率的片面問題,未免是歷史唯心主義的幻想和空談。

6.「為考試而教,為考試而學」的說法也有正當的積極的一面

這句話也不能籠統地說是弊端。因為它有兩面,除了不當的消極的一面,還有正當的積極的一面,尤其在我國社會發展現階段更是如此。如果不與現行的高考聯繫起來,如果不加特殊的解釋,所謂「應試教育」根本是無意義的。既可以如上所說,根本沒有這種教育;又可以說,哪種教育不是應試教育?

7.王策三也多次同意對應試教育的批評也是有道理的

「一卷定終身」的譴責之聲一直是很強烈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考試難免偶然,也不能絕對公平,有的一時僥倖,有的一時失誤。再例如,主要考書面知識,而且考題有限(更不說偏題、怪題),加上評分難以保證十分客觀、準確,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成績,更難考出能力,特別是實踐能力,以及深層次的情感、世界觀、思想品德等。

由此可見,追求升學率現象或所謂的應試教育,的確暴露了教育的基本矛盾及其在我國尖銳化的現實。激烈地反對和批判應試教育,在一定意義上,對於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催化教育改革是有積極意義的。這次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有許多正確積極的設想,如更新內容、改善結構、重視學生經驗和主體,加強綜合、實踐,切實關注道德教育實效,改進傳授方法,提倡研究學習等等。

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這一提法,對追求升學率現象展開嚴厲的批判。這也有合理的一面,也是有重要作用的。首先,在追求升學率現象中,確實存在片面化,違反教育規律,甚至搞邪門歪道,把社會上腐敗之風帶到教育領域;其次,由於高等教育的選拔要求的特殊(其特殊迄今還強調得不夠)和考試方法「天生」的局限(無論怎樣改革也是不能完全克服的),它與基礎教育的全面性和全體性之間,也確實有矛盾的一面,因而,帶來許多不良乃至嚴重的後果。主要是: 所考試的總歸只能是學習的一小部分內容,並且迄今大都限於書面知識,明顯地有片面性、偶然性,特別是當所考內容(考題)發生偏差,考生是死記硬背時,它就會造成假象。這對中小學的教育就起着導向作用,偏重書本知識的學習,甚至偏重記憶,忽視實踐乃至思考和理解;思想教育、體育等削弱,影響學生多方面的發展。

小結

從某一個角度來看,筆者同意王策三提出的「只靠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不能解決追求升學率」的觀點;可是,從「煉獄般」的衡水中學的經驗,而我國無數高中慕名前來學習他們血的經驗,我國學校教育的決策者和實踐者應如何面對呢?

注釋:

  1. 本文和本系列的文章都是基於這數十篇文章的內容而寫成的。

「新世紀素質教育的爭論對中國教育改革方向的影響」系列之二

延伸閱讀:

黃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