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幼兒階段,推行創意教育

創意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亦源於生活。幼兒在生活中刺激與表達能力,更提供機會及空間進行思考和實踐。

二至六歲學前階段的幼兒是創造力的心智開發黃金期。這個時期的幼兒具備強烈的好奇心,會主動探索身邊的事物。而且幼兒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有限,必須透過周遭的人、事、物和環境的互動刺激,從而初步引發創意思考能力。因此,幼兒不論在家中或學校環境具豐富生活經驗及支持性的環境是孕育學生創意思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本人主張在校內設計一個豐富而適切的學習環境,以鼓勵幼兒創意思維發展及透過專題研習來,提升幼兒的創作力。

在課程設計中,特別推行創意教學活動,更積極為幼兒提供不同的學習元素,以鼓勵幼兒將過去的經驗連結成新的東西。即使是圖工活動,也要重視創作過程,而非結果,亦應該增加創作的思考空間、多元化的物料、彈性創作時間及表達的機會。本人認為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不應該被框架所影響到自我表達的機會。在創作過程中,宜介紹與提供不同的素材,激發幼兒去探索和使用素材,以提升他們的創作空間。在完成創作後,宜讓幼兒互相分享創作意念和介紹作品,並將作品展示,讓大家都有機會欣賞。

幼兒教育不宜被傳統的框架局限

幼兒創作既要減少成人的干預,亦要提供自由設計的時間和空間。作為家長或教育工作者除了觀察並記錄幼兒的表徵作品外,更可以進一步與學生共同協商,以建構一連串的探索、參觀和訪問的教學計劃;並藉着同儕互動、與家長、與老師、與專家及不同人士等進行交流,讓幼兒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和以不同角度進行反思;從中獲得更多機會去面對不同的挑戰和解決問題,創意便從中孕育出來。相反,一些高度結構化的教學過程,則避免以複製作品及重於結果,以免減少幼兒的創作意念。

創意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亦源於生活。幼兒在生活中刺激與表達能力,更提供機會及空間進行思考和實踐。家長能藉着提問、分享、不同的聯想練習,幫助幼兒將再造性意象具體化和明朗化,並透過多角度的觀察,讓幼兒將經驗重塑,衍生更深化的意念和進行創作。本人相信每個孩子都喜歡創作,只是有待我們去發掘和栽培。家長們不宜被傳統的框架局限,以窒礙子女想像力和創意的發展,更有可能扼殺他們對創作的興趣。現今社會以多元教學模式啟發潛能及重視幼兒的獨特性,相信透過創作亦能幫助他們探索及認識世界,促進全人發展。

温志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