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好寂寞?研究:發呆能活化創意腦

社交距離、封城,當人們不能任意與他人接觸,反而多了做白日夢的機會。別以為浪費時間,這能幫你想出解方,處理一直搞不定的問題。

一位英國朋友寄聖誕卡給我時,附了一段大家搶在英國再度封城前出去,車站大排長龍的影片。說自從他8歲,母親帶他逃出被德軍轟炸的倫敦後,就沒再看過這種景象。

他感嘆這是人類自作孽的報應,現在他不能去女兒家,這將是一個寂寞的聖誕節。

我正要安慰他,他筆鋒一轉,接着說,「但寂寞不見得是壞事,我正好利用這個機會讓我預設模式網路(default network)的灰質細胞多一點。」

原來最近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的研究者發現,寂寞可以增加大腦做回憶懷舊、計劃未來等思考區塊的活化,使灰質細胞增多。

這些區域便是預設網路區域,跟創造力有關。高創意者在設計圖案時,大腦這些地方活化得比一般人大。這些地方其實就是我們發呆時,大腦所活化的區域,所以藝術家常眼神飄浮,若有所思。

該研究是從英國UK Biobank資料庫中,找出曾經填寫過寂寞問卷的4萬名40到67歲人的大腦資料,比較寂寞組和不寂寞組預設網路大腦組織的大小。

借外力驅除內在寂寞

預設網路是人在做白日夢或感到寂寞時所活化的網路。這時人的注意力不在外面世界而在自己,所以激發的都是跟自己有關的人和事。一些時空交錯的各種念頭因此隨機浮上心頭,思緒從一個地方跳到另一個地方,就促發了一些以前未連接在一起的神經迴路。

創造力在神經學上的定義正是兩個不相干的迴路碰在一起,活化第三條迴路,因此新念頭就出現了。因為這次的樣本比過去所有研究的人數都多,所以這次的報告也特別引人注目。

人每天需要一點時間靜下來,什麼都不想,沉澱一下。一些被壓抑的念頭,會因為沒有外力競爭者而浮上心頭,那些難解的問題常因此豁然開朗、迎刃而解。

天下事都是有利也有弊,疫情迫使人們保持社交隔離,但寂寞也使人靜下來思索。新的一年開始,除舊布新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但寂寞不可長久,因為寂寞比不寂寞的人得失智症的機率高了1.64倍。

我們過去一直強調社會支持的重要性,那是借外力驅除內在寂寞,假如一個人可以從自己內心找到生命滿足點,隔離就不會傷人,不能見面也就無妨了。

原刊於《天下雜誌》,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洪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