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抗戰於世界天平之上──再探德黑蘭會議

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隨即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在蘇聯大使館與史太林總書記召開三巨頭會議,並將開羅會議宣言給史太林過目以示尊重。

2020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再次細探德黑蘭會議(Tehran Conference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並將中國對日抗戰置於世界天平之上,應有特殊意義。

開羅會議結束之後,羅斯福總統與邱吉爾首相隨即飛到伊朗首都德黑蘭,在蘇聯大使館與史太林總書記召開三巨頭會議,並將開羅會議宣言給史太林過目以示尊重。

史太林當然不會對開羅會議的「瑣碎」項目太過關切。他內心只盤算着如何在二戰最後關頭獲得最大利益,以遂其野心。《開羅宣言》於1943年12月1日正式公諸於世。

開闢第二戰場是德黑蘭會議的中心議題。進攻西歐與南法戰役同時展開,蘇聯承諾在東線進攻配合。次年1944年6月6日以大君主行動(Operation Overlord)為代號執行的諾曼第登陸(Normandy Landings),是人類有史以來空前未有最大規模的登陸作戰。現代戰爭的型態已徹底改變,相信也極有可能是絕後的。

其次的關鍵議題是波蘭領土問題。英美最初認為蘇聯1939年9月佔領波蘭的領土應歸還。後來邱吉爾為換取蘇聯承認英國在巴爾幹半島的權益而主動滿足史大林的需求,提出波蘭邊界西移,以德國的領土來補償波蘭在東部所失之疆土。羅斯福表示不反對,但因為這一決定涉及到了幾百萬波蘭裔美國人的投票,要求不應在下屆大選前披露。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德黑蘭會議之於波蘭,如同雅爾達會議之於中國。美英蘇背着波蘭人民在背後做出了處置波蘭領土的決定。

再其次是蘇聯對日作戰及庫頁島問題。蘇聯承諾,在對德戰爭結束後,參加對日作戰,但要求獲得整個庫頁島為回報。

庫頁島原由清政府有效管轄。1858年,沙俄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使清朝割讓庫頁島。1905年,日本通過《樸資茅斯條約》獲得北緯50°以南之庫頁島。1945年2月11日,英美於《雅爾達協定》中與史太林密謀,承諾戰後將日本控制的庫頁島南部讓予蘇聯。同年8月8日,兩次日本原爆之間,蘇聯發動八月風暴行動,佔領庫頁島全境。

另外是眾所周知的議題,以聯合國取代國際聯盟。

四巨頭為何要分成兩個場合見面開會?

研究德黑蘭會議無法不觸碰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究竟四巨頭為何要分成兩個場合見面開會?如前所述,主因是日蘇互不侵犯條約之故。但不少文章都發揮了高度的想像力。其中最令人捧腹的就是說霸氣十足、不可一世的史太林根本看不起蔣介石。是耶非耶?

這位「梟雄」的內心世界甚難探知。但是他如果真要感謝或佩服一個人,可能就是當時領導抗日戰爭的蔣介石了。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發動巴巴羅薩(Barbarossa紅鬍子,神聖羅馬帝國腓特烈一世別名)軍事行動,以所向無敵的閃電戰攻擊蘇聯。期望畢其功於一役,征服蘇聯,甚至達到德日會師的目的。這項雷霆萬鈞的軍事行動在莫斯科戰役上踢到鐵板。這是希特勒的首次挫敗,也是二戰主要轉捩點。

任何戰爭的勝負原因非僅一端。但對莫斯科保衛戰而言,最重要的原因是史太林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成功的將駐遠東防堵日本的蘇聯大軍調回支援。史太林根據他的親信間諜理查佐爾格(Richard Sorge 1895-1944)的情報,日本帝國陷在中國戰場,不可能進攻蘇聯。1941年12月初,58個精銳師團加入戰鬥序列,12月5日開始反攻,1942年1月7日取得勝利。德軍後退100-250公里,巴巴羅薩形同失足。

希特拉一定憎恨自己未精讀歷史。西元1189年,他崇拜的腓特烈一世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時,正是因為失足落水而死。

如果沒有中國的對日抗戰,或者中國抗戰挫敗,德日會師就將成為可能,那麼,同盟國或人類文明必會墮入無盡的漫漫黑夜!

這是西方霸權思想或大國沙文主義都難以否認的一個簡單真理。

潘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