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跨文化學會主辦,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日本語言暨文化研究中心後援的「月例會」中進行了一些有關亞洲及歐洲地區「神獸」、「害獸」文化意涵的討論。當中在《古事記》和《日本書記》記載的「八岐大蛇」可以說是日本最著名的「神獸」。然而,在日本的傳統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動物其實就是「貓」。日本人自稱是最愛貓的民族,從流行文化中經常出現的Hello Kitty到招財貓,從各式各樣的貓神社到貓島,日本人的生活中均經常有貓的出現。
日本文學中的「唐猫」和「貓又」
「貓」首次於出現平安時代初期的日本文學中。 早於822年藥師寺的僧侶景戒撰寫的《日本国現報善悪霊異記》中就出現了日本文學史上第一隻貓。此書是日本最古老的「說話集」,日本所謂的「說話」指的就是類似於民間的傳說故事的意思,當中於《日本国現報善悪霊異記》所紀錄的就是有關父親重生為貓,被兒子撫養的故事。另外,在《源氏物語》中亦有貓出現的場景。 若菜下卷(紀錄光源氏41歲至47歲的階段)就曾經提到「唐猫」與「日本貓」的不同之外,更指出由於飼養「唐猫」(即從中國進口的進口貓)是平安時代中期貴族社會的身份象徵。當時的貓都是被套上項圈、拴着鍊子,置於和室中好像藝術品般的被飼養着,亦只有貴族們才能賞玩的「寶物」。對於「唐貓」最早、最詳細的記錄出現在平安中期,宇多天皇撰寫的《寬平御記》中。
寬平元年(公元889年)2月6日的日記中寫道:
「うちの猫は類まれな毛色。よその猫はみんな浅黒い色なのに、うちの猫は墨のような漆黒の毛色で美しい。まるで韓盧のようだ。伏せているときは足もしっぽも見えず、まるで黒い宝玉のようだ。歩くときはひっそりとして音もたてず、雲の上の黒龍のようだ。また、ほかの猫よりも素早くネズミを捕まえることができる。(朕在閑暇時候記述一下貓的事情。驪貓一隻,是太宰府次官獻給先帝的寶物。別的貓毛色皆為淺黑,獨此貓色黑如墨,啊啊,猶似韓盧。伏卧團圓不見尾,宛若洞中的玄璧。走路不聞其聲,恰似雲上的黑龍。夜間捕鼠之兇猛,更勝他貓。)」
另外,《枕草子》以及《源氏物語》中,均常出現有用繩子拴住備受寵愛的貓,而且貓脖子還掛着牌子的場景描述。在鎌倉的後期,在日本文學中,貓的出現變得更加普遍。在藤原永清代寫的《夫木和歌抄》(ふぼくわかしょう)私選和歌集中,就有一個「野良猫」(のらねこ)的記號,表明那裏有一隻野貓。隨着有關貓紀錄的普及,民間傳說、怪談與雜文的興起,亦由於貓的眼睛與其習性的獨特因素,自古日本便認為貓具有魔性,像是能夠在喪禮上甦醒死者,或是殺了貓會使得自己禍延子孫,再加上民間迷信及衍生出的各種不同的貓妖,當中有關「貓又(ねこまた)」的傳說有說是受到佛經的影響。相傳鎌倉時代初期,禪宗傳入日本。天台宗的僧侶衛齋在南松留學後回國後開設了林賽宗。亦帶回了大量南宋經書,當中《大智度論》(だいちどろん)的註釋書,有經文紀錄「一輛火車來迎接我,還活着時就掉入地獄來了(火車が迎えに来て生きながら地獄に落とされた) 」。當中又有分析指,貓既可愛又神秘。白天的眼睛細而銳利,而夜晚的眼睛在黑暗中發光,所以經文中那所謂的「火車」其實就是「貓」。由於當時是一個充滿信仰的時代,由於貴族們對妖怪的害怕亦害怕自己飼養多年的貓會變成貓妖,很多飼養貓的人也漸漸放棄,野良猫(流浪貓)的數量亦開始增加。
強制性的散養貓,江戶時代的帶貓門的房屋和女傭
在安土桃山時代,由於貓一直被貴族飼養在大院內,因此當時的鼠患相當嚴重。豐臣秀吉見此,便下了一道「散養令」將所有的貓都要鬆開繩索,不得再拴養。結果貓終於都有機會跑到街上,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鼠患的治理效果自然很好,老鼠的數量銳減,這一結果也被貴族詩人西洞院時慶記載於《時慶記》中。實際上,有關貓的法律層出不窮。例如,在天守十九年(1591年),前田玄以(豐臣政權下的五奉行之)就定下「不能偷貓」,即使是流浪貓,也不能將它帶回家。
慶長7年日本對貓的飼養方式又再嚴格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訂下以下有關飼養貓的法例:
- 鬆開項圈和繩索使貓能自由走動;
- 禁止買賣貓,如果不遵守該規定,則受到嚴懲。
由於無論是買貓或賣貓的的人士亦將會受到相同的嚴厲懲罰。
雖然怕貓會幻化為貓妖,但由於貓是豪華的物品,但又突然不能買賣,又只能放在屋外飼養,所以當時入口了貓的商人就變得更着急,亦出現了要專門負責看守放養在屋外的工作的出現,故,在江戶時代興起的民間藝術—浮世繪中,經常可以看到以貓為主題的風俗畫亦有描繪女僕緊抱着貓時候的神態的畫作。另外,由於要符合放養,江戶中期,房屋的設計上亦進行了改變,就是帶貓門的房子開始流行。在長野縣的重要文化財中「春原家住宅」中所看到的貓門,就是當時江戶時期房子結構的其中一個特徵。
總結,貓是伴隨着日本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部分,有機會到日本的話,記得不要錯過宇多天皇的最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