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建制派的不同陣營都指責林鄭月娥,其中指責最多的是她領導抗疫防疫不力,弄得怨聲四起。跟着傳聞四出,甚至有人說這是北京放棄林鄭的信號。
批評林鄭就是取得市民好感的最大公約數
我倒感到不宜過早作出結論,或者作出一些有傾向性的引導。相反,不妨多點從兩個角度思考:一,這是同一「藍天」下的小圈子互相爭利的現代浮世繪,不能證明建制是在北京授意下批評林鄭的。
其實,政圈已出現一種現象:批評林鄭就是取得市民好感的最大公約數。無論是哪一方,只要批評林鄭,都可以得到市民的掌聲;愈是批評到位,就愈多掌聲。這種情況跟2003年各界批評董建華一樣,所以建制派也樂此不疲。
此外,自從北京和港府把泛民議員趕出立法會後,有些建制派認為不能繼續做純粹的保皇黨,否則市民只會繼續唾棄他們,所以選擇一些不觸及底線的問題,批評林鄭。反正,他們平時對林鄭已經諸多不滿,只是礙於北京的「柯打」,才維持面和心不和的「團結」。
此刻,泛民被逼退出立法會,造就了建制派「要為明年立法會選舉鋪路」的需要。北京也借此對林鄭施加間接的「警醒」,促使她為了爭取連任而更忠誠和有效地服務北京。這才出現批評林鄭的戲碼,而建制派也投入角色,假戲真做,順便出一口氣。這些都是各自運用的中國式權術,也是封建管治文化的延續。
說得透一點,建制派批評林鄭的都是不到肉的、非深層次問題,頂多只涉及經濟、民生,絕對不敢碰北京定下的界線。所以,這就像毛澤東批評《水滸傳》中梁山泊的人一樣:只反貪官,不反皇帝。
二,必須了解中共的政治性格,其中一種是「逆反(民意)思路」。它不願用自己的行為來順應外界的要求(不管是合理或不合理的),更不願外界的言論成為驅使它行動的力量。所以,它故意逆反。過去,市民叫董建華、前港澳辦主任廖暉和王光亞下台,竟然拖慢了他們下台的速度。這次,不知林鄭會否「得益」於外界的批評?
從現實看,中共的牌很多,只是不合民意而已。林鄭、港官和建制派,只是中共的一粒眼屎,在政治上,根本無權決定自己的生死。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