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朴春蘭
傳說中,「九夜茴」是一種魔花,每九夜綻放一次,顏色瑰麗,香氣襲人。如果你曾背叛過別人,那麼你見到它就會受到懲罰;如果你曾被別人背叛,那麼你見到它就會得到撫慰。然而,這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曾背叛過別人也被別人背叛,於是九夜茴變成了一朵有着無限魅力卻充滿更多無奈的花。當時十七八歲的她被這個傳說深深吸引,於是開始用「九夜茴」做網名,後來成了筆名。
九夜茴的小說,如同這朵花的傳說一樣,它的魅力吸引着無數讀者,字裏行間卻又充滿着淡淡的無奈和惆悵。這種惆悵是對現實的無奈、是對指縫間溜走的時光的留戀,也是青澀愛情留下的遺憾。
「與其說寫的是殘酷青春文學,倒不如說殘酷的是青春本身」,這是九夜茴對青春的解讀。我們每個人都將、或曾經、或正在擁有着青春,但我們卻又註定必將失去它,儘管它是如此美好珍貴的東西,儘管你也許對它戀戀不捨,但它終究會從你的手裏溜走,沒有一點商量的餘地。
隨着時間的推移,你變老了,頭髮開始發白,皮膚不再緊實,對這個世界不再那麼好奇,離那個最好的年紀很遠了。而一生中註定只能擁有一次的美好階段,所以九夜茴決定成為一個記錄者,記錄這個年紀的那些少年,記錄那個時代的那些故事,記錄那個殘酷但卻美妙的時光。
她很認真地訴說着每一個故事,也許這篇故事裏充斥着心碎,又或者是充滿無奈和絕望,但她總是那麼認真,一字一句都感受得到她的用心。
九夜茴在北京胡同裏長大,但與大多數北京女孩不一樣,她身上有着一種特有的細膩和溫和。她的父親是知青,她從小跟着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原本在北京念中學,後來抗戰爆發,他便投筆從戎,考上了黃埔軍校,之後做了國民黨少將。她說爺爺有很多朋友,每週都會聚在一起談天說地,下棋畫畫,老一輩身上的文藝氣息一點點感染着九夜茴,文學也伴隨着她漸漸成長。
出生於80年代的九夜茴,作品大多圍繞八零後展開。她說:「我們80後是孤獨的一代,很奇特,生活小康,感情狼狽。我們沒有兄弟姐妹,我們的情感無處釋放,唯一的缺口是同學或是同伴。」
八零後一代的集體記憶
《匆匆那年》就是這樣一部充滿80年代烙印的作品,早在被搬上大銀幕之前,這部小說就有許多讀者,大多數是跟九夜茴一樣的80後,也不乏一些70和90後。越是單純才越是讓人懷念,小說裏描繪的大操場、白襯衫、廣播裏放出的歌,曾經高中校園裏最普遍的場景,卻無一不在勾起讀者對那段已逝的時光、對青春的懷念。
九夜茴說她自己是一個對青春有執念的人,這些讀者也註定與她有着同樣的執念。《匆匆那年》是一代人的生活記憶,是屬於80後一代的集體記憶,他們在這部作品裏看到了不少自己成長的痕跡。懵懂的高中時代、青澀的大學年華、初入社會時的無奈和拼搏,引發了許多人的共鳴,不悔夢歸處,只恨太匆匆。
隨着時間的流逝,九夜茴說自己正在慢慢遠離青春,走過了青春,考慮的事情、觀察的角度、自己的認知,都在不停改變,她說她也許不會再有那麼細膩的文字了。所以,她要用《曾少年》跟青春說再見,我們都是曾少年,還不能完全和過去說再見,卻也不能成熟勇敢面對未來。
(九夜茴是7月菸來《亞洲週刊與香港書展合辦「名作家講座系列」特邀講者)
(九夜茴,原名王曉頔,1983年出生於北京,《私》小說主編。2005年憑小說《花開半夏》一舉成名,隨後出版《匆匆那年》、《初戀愛》等暢銷小說,她的作品開創了青春文學的新方向,在各大文學網站被熱烈追捧。代表作《匆匆那年》成為當年最暢銷的青春文學作品。《匆匆那年》、《花開半夏》、《初戀愛》均被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取得矚目的票房成績,九夜茴親自擔當編劇,成為文學、影視雙棲作家。)
2015年香港書展名作家系列講座——九夜茴
主題:名作家朗誦會
日期:7月17日 (星期五)
時間:16:00 - 17:30
地點: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1
講者:遲子建、九夜茴、周國平、余秀華、張怡微、王躍文、查建英、陳若曦、季季、簡媜、夏曼・藍波安
主持:陳箋
主題:在中國:大時代下的青春寫作
日期:7月18日 (星期六)
時間:11:30 - 13:00
地點:香港灣仔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S226-227
講者:九夜茴
主持:周鷺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