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2019》(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簡稱TIMSS)報告日前出爐,本港小學生四年級及中學二年級學生數學及科學方面的表現,與其他參加測試的60個國家地區相比,在數學成績方面,小四排名第二位、中二排名第五位,表現十分優異,與新加坡、中華台北、韓國、日本名列國際排名首五位。在科學成績方面,表現略為遜色,小四排名第十五位,新加坡、韓國、俄羅斯包辦國際排名前三名;中二排名第十七位,新加坡、中華台北及日本囊括國際排名前三名。
香港IEA中心主席及研究項目負責人梁貫成教授說:「自從 TIMSS 在 1995 年進行測試以來,香港是第七次參與這項研究。參與 TIMSS,讓我們得到寶貴和可靠的趨勢數據,作出基於實證的決策,以改善數學和科學的學與教,並檢視香港學生在國際上的成就趨勢。TIMSS 不單研究不同國家/地區數學和科學成績的現況,亦闡述學生多年來在成績上的改變。」
香港數學教育可考慮增加學科趣味性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系博士生及法學博士生、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香港代表隊教練盧安迪針對此次趨勢研究報告接受本社訪問時表示,香港學校目前教數學的方式略嫌刻板,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他建議,「可以考慮一些提高學科趣味性的方法,例如:講授數學史,無論是阿基米德發現浮體原理,還是三國時代曹沖稱象的故事,都可以講一講,藉此加深學生印象。」
至於報告提到,2019小四學生科學的成績「顯著低於2015年、2007年和2003年」,盧安迪表示他不能肯定這是否顯示退步,因為縱觀歷年來的成績,「大趨勢都是向上的」。不過,他指出,香港小學的科學教育是包含在「常識」內的,即不僅要學習「科學」,還要學習其他日常生活的知識。
數學最大意義在訓練抽象思維
自大學就修讀數學,其後擔任數學教職直至退休的聖若瑟書院前校長程景坡則認為,香港的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大多只會機械式的做題目,題型演算固然重要,但是更應該鼓勵學生進一步思考題目背後的思維邏輯,「數學最大的幫助,不是呈現出來的阿拉伯數字,而是題目背後的抽象思維,這個才是數學對人生最大的幫助。」
而這其實也是為何TIMSS測試結果顯示,無論數學、科學成績本港小四學生都高過中二生的原因之一,他認爲,小學時無論在學校或去補習社,為了分數,老師、家長都會不斷督促學生演算數學習題,但隨着數學題目愈發艱深,到了中二如果思維邏輯沒有跟着成長,數學成績自然就會愈來愈差。
另一方面,小學時為了申請學校,家長都會鼓勵學生多多參與此類型比賽,程景坡便曾遇到尖子學生的家長跟他說,之後會減少孩子參加這類比賽或測試,將精力集中專注DSC考試,他覺得非常可惜,但也理解明白家長的想法。
測試成績可視為參考而非全部
盧安迪又指出,TIMSS的「測試」跟「比賽」有一點顯著不同,就是接受「測試」的學生各種水平都有,不是選拔出來的「尖子」。香港學生參加國際比賽,成績一般不會靠前;TIMSS測試成績則比較平均,香港學生整體成績會稍高。原因是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習梯度,一些國家可以選拔在某些學科最頂尖的學生參加比賽,香港在這方面無疑比較平均,加上東方文化大都比較着重讀書,即使在移民社會的美國,不同族群對讀書的觀念都有分別,也與亞洲人家庭比較着重教育有關。
關於此點,程景坡也有類似看法,因此他反而鼓勵學生甚至家長不妨認真思考,到底是真心喜歡數學還是只為了考試成績,就他個人而言,真心喜歡鑽研數學的他,反而不會太在意這些比賽或測試成績,自己研究開心比較重要。
盧安迪及程景坡都指出,除了測試成績外,小四學生對學習數學的喜愛程度和自信心都會比初中高。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