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防疫措施成效不彰的原因

為了抗疫防疫,政府施政寧緊勿鬆,原則上完全正確。問題是,政府不少防疫措施,由疫情開始發展到第四波,始終令人印象是掛一漏萬,後知後覺,甚至自相矛盾,結果是成效不彰之餘,更徒添民怨。

新冠病毒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每日確診人數逾百,政府隨即宣布收緊防疫措施,包括倍增違反限聚令、口罩令等罰款,再度關閉遊樂場所,食肆每張餐桌人數減至2人、晚上10時後須停止堂食,非緊急或必要服務的公務員在家工作等。

為了抗疫防疫,政府施政寧緊勿鬆,原則上完全正確。問題是,政府不少防疫措施,由疫情開始發展到第四波,始終令人印象是掛一漏萬,後知後覺,甚至自相矛盾,結果是成效不彰之餘,更徒添民怨。

先舉自相矛盾的例子。政府倍增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不戴口罩的罰款至5000元,以及容許公務員在家工作(及鼓勵私營機構跟隨),用意是減少市民外出,包括乘搭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想不到時隔幾天,運輸署便以乘客量下降為由,批准巴士減少包括繁忙時段的班次,後果是不僅市民輪候巴士的時間長了,在車站聚集的人數和車上乘客的數目也相應多了,增加傳播病毒的風險。假如此舉是把照顧營運者的利益放在防疫之上,為何卻要把食肆的堂食時間縮短至晚上10時?這不是自相矛盾兼厚此薄彼,也令依然需要出外工作和做夜更的市民不滿嗎?

後知後覺的個案更多不勝數。例如,假如不是爆發跳舞群組疫情,政府也想不到要管制跳舞場所。還有,儘管國際知名的專家袁國勇不斷提醒政府要在入境安排上把好關,防止輸入病毒。政府要等到第四波疫情才安排入境人士須坐專車往指定的酒店接受隔離,有別以往任由這批可能是帶菌者自行坐的士離開機場。政府也曾以人道為由,容許海外船員來港換班。

政府防疫遺漏往往也是不聽專家之言

政府防疫遺漏往往也是不聽專家之言。例如,政府專家許樹昌教授曾建議政府停止在紅館舉行演唱會,理由是入場及散場大量人群聚集和乘搭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共用洗手間,會製造極大傳播病毒風險。日前終於有出席紅館演唱會的觀眾被證實確診。雖然有藝人隨即宣布取消原定於本月底舉行的演唱會,政府卻未公開宣布不再借出場地舉辦大型活動。

可評論的防疫措施還有很多,有機會再談。總而言之,政府的防疫工作,客氣地說,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王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