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此文取自張五常在2020年10月29日於2020中國地產金融峰會上的演講。
美國特朗普總統執政,幾番直言他在位之際不能讓中國的經濟整體的實力超過美國的,說得有聲有色,但也顯得白宮的謀士對中國的文化與歷史的體會沒有什麼斤兩。我不要站在中國那方說話,但炎黃子孫歷來就認為他們有的是天下第一強國。可不是嗎?1900年的八國聯軍,搞笑的義和團鬥不過西洋鬼子的槍槍砲炮,輸了,但多國的使者到北京簽《辛丑條約》時,慈禧安排他們走的是歷來藩邦進貢的路!
1793年百多年前,英國使團到北京拜見乾隆皇帝,懇求跟中國通商貿易。乾隆給他們帶回給喬治三世的信十分經典,我曾經拜讀,內容是說作為天下第一大國,中國什麼都有,沒有興趣跟蠻族貿易云云。
中國轉弱的原因
回顧歷史,中國的國勢轉弱可不是因為1840的鴉片戰爭或1842年的南京條約,而是1851至1864歷時13年、死人3000萬的太平天國的動亂。此亂也,是源於美國與墨西哥之戰(1846—1848),導致產自墨國的銀兩減少。以銀為貨幣本位的中國出現通縮,農產品賣不起價。期間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是的,神州大地歷來都缺乏金與銀。數千年歷史,還要等到1993年,朱鎔基接掌中央銀行,紙鈔才處理得像樣。而今天北京央行的運作更是世界級水平的了。奇怪他們還沒有解除外匯管制。人類歷史說,紙鈔這回事,持鈔者信之則吉,不信則禍及天下矣!
經濟增長突飛猛進的8年
我不要在這裡重複1992年,鄧小平先生南下說了一些話的重要影響,也不要重複算是同期推出的縣際競爭制度的奇蹟。這些我都寫過。我也曾提及,有了這些基礎,2000到2007這八個年頭,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冠於人類歷史。問題是2008年初,北京推出我曾經大聲反對過十多次的新《勞動合同法》。這裏要說的,是2007年美國出現了災難性的金融風暴,而這風暴沒有禍及中國,是因為中國推出幾萬億搞基建。
經濟學者一般不讚同近於凱恩斯學派的政府花錢的行為。可幸的是這些基建項目早就打算要造,有了策劃,而中國的優勝處,是這些項目做得快,也做得好。究竟這些項目的直接收費回報是否合算,我找不到數據,但間接的回報卻大有可觀。這是帶起了很多地區的地價,解決了這些地區的財政困難,也疏導了人口的分布。
中國今天是天下第一大經濟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然而,怎樣算法倒要解釋一下。歷久以來,國際上的算法是從國民收入這方面看。這是源於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出現後,凱恩斯學派是這樣看。對中國來說,這算法有困難。原因有三:一、農業不抽稅,少了一項重要的數據;二、流動人口多,他們的收入難算;三、地區政府歷來有指標,幹部都是知道的,報低有害,報高無益。
費雪之見可取也
在上述的約束下,我認為衡量中國的經濟實力要採用費雪(Irving Fisher)的財富算法。國民收入的算法基本上是凱恩斯的。費雪的算法則是先把預期收入折現為財富,而財富乘以利息率就是一個穩定的川流收入。我的深交弗里德曼當年就憑費雪的財富與一個穩定的川流收入,1957年寫成《消費函數理論》那本書、1976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理論的主旨淺得五歲小孩也明白:市民的消費是基於他們的財富或預期的川流收入,而不是基於他們的實際收入的。弗老的天賦名不虛傳,是源於他能用可以看得到的數據來證實該理論。
個人之見,是費雪的經濟學水平比凱恩斯的高出很多,而前者的思維的清晰是經濟思想史僅見。費雪之見,財富(wealth)是預期收入的折現。因為將來或預期的收入高低不平,財富則變為年金收入(annuity income)的折現,從而得到一條簡單的方程式:W=Y/r。這裡W是財富,Y是川流的年金收入,r是利息率。如此類推,樓價是租金收入的折現,即是V=R/r。這裏的問題是,目前在中國,發展得比較優越的城市,其實際租金的收入,除以利息率而求得的現值,是遠遠地低於市場可見的樓價。
比方說,目前的上海或深圳,租金的收入不到樓價的2%,而市場的利息率是5%強。這樣,買樓收租或自住,每年要虧蝕約樓價的4%。這個看來是非理性行為的解釋,就是買樓的人預期,也是市場預期——樓價會上升,而這也是說預期的租金會上升。為什麼市場會出現這種預期呢?近於深不可測的答案,是市場是預期着科技的引進,在可見的將來會急升。當然,這預期可能錯,樓價可能大跌。但目前的預期就是這樣。
知識與土地永遠存在
說起來,這裏涉及的土地價值觀是源於上世紀70年代,我和幾位經濟大師研討所得的。樓價上升主要是源於地價上升,而地價上升跟人口的增加可不一定有直接的關係。好比中國的人口歷來都是那麼多,但80-90年代的樓價不值錢。深圳的樓價上升遠比上海的來得遲,大約起於2006年,到今天14年上升了約八倍。
可以這樣看吧。勞動力的回報是工資,資金的回報是利息。知識的回報跑到哪裏去呢?當年我們想到的答案,是跑到地價那邊去。是的,當年大家同意的看法,是二戰之後,先進之邦的房地產的投資回報率,一般而言遠高於其他資產的投資,是源於科技知識的增加的價值,累積到永遠存在的土地那方去。人會謝世,樹會凋零,但知識與土地是永遠存在的。
倉庫理論源於我
這其中涉及到的是我創立的、帶點新意的倉庫理論。土地(或房地產)無疑是財富累積的一種倉庫。這倉庫可容納的上限,是預期收入以利息率折現的上限。經濟學的傳統,在財富累積的理論有解決不了的困難,是預期收入到了土地可以容納的上限,國民收入再增加,花不掉的積蓄不知放進哪裏去。這是為什麼十多年前我提出一個倉庫理論,其中指出,收藏品因為沒有收入的約束,其市值沒有上限,因而可以用作一個沒有上限的財富累積的倉庫。從收藏品的價值變動看中國的經濟增長,幾類受寵的收藏品,其最高的升值速度也是2000到2007這八個年頭,上升了約20倍。
中國是地球上的第一大經濟嗎?從財富的角度看絕對是。15年前,上海房地產之價約美國加州矽谷的一半,今天約矽谷的一倍。也是今天,中國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遠多於美國的。這也是代表著財富的高下之別。勞動力呢?如果今天舉世還有奴隸市場,拿去拍賣,中國勞動力的總市值會遠比美國的高。當然,文物也有市值,這方面也是中國遠勝。
結語
令我感到遺憾的,是中國的大學制度辦得不好,導致無數的聰明腦子得不到適當的指導與培養。這方面的不足,以及需要怎樣改進,我已經在《科學與文化》一書內解釋清楚了。
北京的朋友還需要做的和一定要做的,是把人民幣推出國際,而與此相連的是解除外匯管制。這些工程不會容易,牽涉到不少問題,需要怎樣處理我在其他文章解釋過了。
用財富的總值排列經濟整體的高下,中國超越美國相當多是沒有疑問的。從基建投資帶起舉國地價上升這角度衡量,我的大約估計,是中國的總經濟超越美國,始於2012年。如果沒有2008年初推出的新《勞動合同法》的左右,這超越是不需要有基建的大興土木的協助的。
今天,因為新冠病毒對美國的禍害遠較中國為甚,疫情過後中國的總經濟可能拋離美國了。如果北京的朋友能接納幾年前我提出的11項建議,此「拋離」也,勢在必然。可不是嗎?中國的人口跟美國是四與一之比,沒有種族歧視,只要人均財富達美國的一半,中國的總財富會倍於美國。好些朋友沒有注意到,富裕如美國,因為有種族歧視,那裏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他們的貧民區,俗稱”ghetto”,其慘情今天整個神州看不到。
回頭說美國特朗普總統幾番說的,他不要讓中國的總經濟在他在任之際超越美國。這點,他不用擔心,因為在他上任之前已經超越了。
原刊於「人文經濟學會」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