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偉建「走出戈壁」的故事

單偉建生於1954年,12歲便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洗禮,15歲被下放到內蒙古荒漠戈壁灘苦寒之地「屯墾戍邊」,他以無比的堅忍鬥志在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連」捱過6年非人生活。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一本新書《走出戈壁》。其實這書也不算新,它的英文版Out of the Gobi去年已出版,並且被英國《金融時報》評為2019年「全球十大好書」。作者單偉建以時代見證者的身份,把他親身經歷中共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遭遇,以平實的筆觸寫出來。讀者從書中可感受到一幕幕人與人、人與天地鬥爭的故事。

《走出戈壁》作者單偉建。
《走出戈壁》作者單偉建。

捱過6年的非人生活

《走出戈壁》全書29章421頁,作者用了一半篇幅追憶他在戈壁的苦難生活,單看每章標題例如:物稀為貴、備戰備荒、冰凍三尺、文化沙漠、赤腳郎中、救死扶傷、插翅難飛、夢斷戈壁,已知其中之苦。單偉建生於1954年,12歲便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洗禮,15歲被下放到內蒙古荒漠戈壁灘苦寒之地「屯墾戍邊」,他以無比的堅忍鬥志在生產建設兵團的「農業連」捱過6年非人生活,連隊除了要在數千公頃土地上種莊稼,又要到營區幾十公里外幹粗活,整天都在大風沙、鹽鹼中度過,午飯只有三個窩窩頭、鹹菜和糜子米粥。縱使生活條件是那麼不人道,並沒有因此打消單偉建的求生鬥志,他白天幹活,晚上就鑽進被窩裏偷聽英國廣播公司和美國之音廣播,他就是從美國之音廣播的《英語九百句》開始學習英文。

單偉建的回憶錄《走出戈壁》。
單偉建的回憶錄《走出戈壁》。

美國聯儲局前主席耶倫是單偉建的老師

單偉建1975年離開戈壁,先進入北京外經貿學院讀書,1980年獲得機會到美國留學,在柏克萊加州大學拿了博士學位,美國聯儲局前主席耶倫是他老師。單偉建畢業後在美國大學任教,後來任職華爾街成為投資專家,1993年加入摩根大通銀行,舉家從美國遷居香港,2010年成為香港私募基金太盟集團董事長。有論者認為,單偉建從下放戈壁到登上國際金融舞台的巔峰,這成功的飛躍,本身就是中國發展的一個隱喻。耶倫也指出單偉建的人生經歷,哪怕只是機緣巧合,也顯示出中美兩國走在一起將足以成就任何可能。《走出戈壁》書名的副題是「我的中美故事」,作者以本身的經歷勾劃出八、九十年代中美合作的黃金歲月,在那個黃金年代,數以萬計中國學生乘着留學大潮赴美深造,然後以「海歸」身份回國和到香港發展,單偉建是百萬海歸其中一個。

單偉建與恩師耶倫合照。
單偉建與恩師耶倫合照。

2005年,單偉建以中國聯通獨立董事的身份到內地巡視地方業務,他選擇到內蒙昔日他曾艱苦奮鬥的地方看看,竟然給他遇上當年一位女知青,她是連隊僅存沒有返城的知青,現在靠養豬賣豬仔為生。單偉建之後到周邊看看,然後深情的記下:「我腦海裏湧現出30多年前在這裏生活的種種記憶。在這裏我們葬送了青春,在這裏長大成人,在這裏體會生活的殘酷,在這裏希望變成絕望,也是在這裏,許多朋友被剝奪未來,虛耗了本應該在學校度過的美好時光。這一切,是為了什麼?」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鄭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