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諾貝爾獎回望:胸罩變口罩奇想今成真

應急胸罩的罩杯由五層過濾網組成:棉質襯墊、N95手術級口罩、3/8英寸密度罩杯及兩層尼龍熱熔襯墊,有助過濾爆炸、火災、火山、炸彈、化學品洩漏和氣體洩漏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上星期公布 2020 年度得獎者,頒獎禮既是科學迷心目中一年一度的盛事,亦能抓住一般人的眼球。頒獎禮吸引到全球媒體注意,從頒獎日起至今至少有過百篇報道。 搞笑諾獎由美國科普媒體 Improbable Research 於1991年成立,Improbable Research 的編輯委員會由超過50位傑出科學家組成,當中更有諾貝爾獎得主。 搞笑諾獎以「不太可能發生的研究」(improbable research)為標準,唯一的審核準則是「先惹人發笑,繼而教人深思」(makes people laugh and then think),題材可以關於世界各地任何事物。(註1)搞笑諾獎每年收到約9000份提名,其中一至兩成是自薦。(註2)頒獎禮經費來自哈佛的物理學及科幻小說學生組織,往常安排在哈佛大學地標 Memorial Hall 建築群的 Sanders Theatre 舉行,場地足以容納過千名觀眾。今年由於新冠疫情頒獎禮被安排在網上進行,但活潑鬼馬的氣氛不減,如舊邀請諾貝爾獎得主頒獎,獎項發起人 Marc Abrahams  亦再度盛裝配搭滑稽道具現身。

圖一: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禮多年來在哈佛大學 Memorial Hall 建築群的 Sanders Theatre 舉行。(徐淑梅攝)
圖一:搞笑諾貝爾獎頒獎禮多年來在哈佛大學 Memorial Hall 建築群的 Sanders Theatre 舉行。(徐淑梅攝)

圖二:今年搞笑諾獎頒獎禮改在網上進行,獎項發起人 Marc Abrahams 一如以往擔任司儀。(來源: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圖二:今年搞笑諾獎頒獎禮改在網上進行,獎項發起人 Marc Abrahams 一如以往擔任司儀。(來源: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醫學教育獎」頒政客寓意政治凌駕科學及專業

搞笑諾獎今年步入第30屆,多年來設立過多類獎項,除了參照諾貝爾獎的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還另創心理學獎、管理學獎、公共衛生獎等,每年獎項的類別不一。今年比較矚目的是授予美國總統特朗普、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首相約翰遜、印度總理莫迪等多國政要「醫學教育獎」,理由是他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證明政治家比科學家和醫生對人的生死有更直接影響。(註3)不過,筆者認為今年的頒獎嘉賓和演講嘉賓比得獎者來得有趣,更教我們理解搞笑諾獎的前瞻性和多年堅持舉辦的意義所在。

圖三:特朗普、普京、約翰遜等政要今年獲頒搞笑諾獎的醫學教育獎。(來源: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圖三:特朗普、普京、約翰遜等政要今年獲頒搞笑諾獎的醫學教育獎。(來源: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物理學家獲搞笑諾獎後十年成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首位頒獎嘉賓 Andre Geim 曾在2000年以漂浮青蛙實驗獲搞笑諾獎物理獎,他成功讓青蛙懸浮空中,展示利用所有物質中存在的抗磁特性,可達成空中飄浮。十年後,他與學者 Konstanin Novoselov 憑石墨烯(graphene)的突破性研究成為2010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有別於一般科學家,他們嘗試各種有可行性的解決問題方法,不限於使用高科技。每個星期五的晚上,他們習慣放下所有工作,在實驗室與人閒聊有趣的問題,思考各種可能性。他們以膠布反覆剝開的方法,從石墨中抽取單原子層石墨片,以超乎常規的方法,完成被視為不可能的任務,他們的奇想就是在星期五晚的討論中誕生。(註4)獎項發起人 Marc Abrahams創辦搞笑諾獎的目標是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以及鼓勵對科學及不同領域的假設提出質問。搞笑諾獎評審的慧眼早識英雄,亦證明了搞笑諾獎的深思遠慮和實際意義。

圖四:科學家 Andre Geim 為 2000年搞笑諾獎的物理獎得主,十年後憑石墨烯研究獲頒諾貝爾獎物理獎。(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截圖)
圖四:科學家 Andre Geim 為 2000年搞笑諾獎的物理獎得主,十年後憑石墨烯研究獲頒諾貝爾獎物理獎。(2020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截圖)

搞笑諾獎得主胸罩變口罩意念成真

在頒獎環節的間場時間,大會還安排多位科學家演講。搞笑諾獎向來嚴禁講者長篇大論,每位嘉賓限定24秒內說畢並用七個字總結。今年的教育講座嘉賓之一是芝加哥創傷風險管理研究所創辦人Elena Bodnar博士,她亦是2009年搞笑諾獎「公共衛生獎」得主,憑可拆開成兩個口罩用的「應急胸罩(Emergency Bra)」獲獎。她介紹應急胸罩的功用是「應急胸罩保護他人。關懷、佩戴、分享。」(Emergency bra masks protect others. Care. Wear. Share.)。(註5)Elena Bodnar 博士曾在芝加哥大學管理創傷研究項目,並與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原子能機構合作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相關項目。她生於烏克蘭,在1986年她剛從烏克蘭醫學院畢業,參與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受害者的疏散和治療工作。當為當時診治受害者的醫生,她知道最棘手的問題源於病患吸入的粒子。移居芝加哥後,她看到 9.11 事件有人使用襯衫過濾碎片的視頻,以及有天看到自己的孩子撿起地上的胸罩放在臉上,都成為她設計應急胸罩的靈感。(註6、註7)

若以為她的想法只留於產品概念那就錯了,應急胸罩的設計已註冊美國專利,產品早已商業化,備有多個尺碼供應全球網購,甚至設有個人化訂制服務。胸罩的罩杯由五層過濾網組成:棉質襯墊、N95手術級口罩、3/8英寸密度罩杯及兩層尼龍熱熔襯墊,有助過濾爆炸、火災、火山、炸彈、化學品洩漏和氣體洩漏所排放的空氣污染物。現時亦生產內置檢測幅射感應器的升級版,售價約60美元(約470港幣)。應急胸罩限於在欠缺專用防護設備的緊急情況時作為面罩使用,不能用作代替專門的呼吸防護設備。(註8)

圖五:應急胸罩升級版內置檢測幅射感應器及兩個N95手術級口罩。(EBbra 網站圖片)
圖五:應急胸罩升級版內置檢測幅射感應器及兩個N95手術級口罩。(EBbra 網站圖片)

Elena Bodnar 博士當年的得獎感言如下:「女人不只擁有一個乳房,這不是很美妙嗎?我們不僅挽回自己的生命,還可拯救身旁心儀男士的性命。……不得不提,一般女性使用這款個人防護裝置只需25秒,把口罩取下、轉換、自己使用只需5秒,20秒後就能知道幸運兒是誰。天真無知、毫無戒備的年代過去了,我們該學懂控制風險,防範未然。」(註9)這篇簡短的謝辭後來還引發學者以女性主義與科學角度研究,其影響力突破純粹科學的範疇。回顧今年初新冠疫情肆虐及口罩供應短缺的時期,香港傳媒拍攝到本地有男士以胸罩權充口罩使用的影像,她11年前所說的語句就彷如先知的預言,當年乍聽搞笑瘋狂的意念,日後成為現實鮮活的景象。

10月初,諾貝爾獎多個獎項的頒獎禮將於官網(www.nobelprize.org)播出,屆時除了留意科學新知,也請不忘與搞笑諾獎對照一下,說不定會再次看到搞笑諾獎得主的面孔。

圖六:得獎當日 Elena Bodnar 博士(左一)與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示範應急胸罩使用方法。(來源:2009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圖六:得獎當日 Elena Bodnar 博士(左一)與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示範應急胸罩使用方法。(來源:2009 搞笑諾獎頒獎禮視頻)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創辦人: Marc Abrahams

創辦機構:Improbable Research

成立年份:1991年

官網:https://www.improbable.com/ig-about/

2020 頒獎禮及得獎名單:https://www.improbable.com/ig-about/the-30th-first-annual-ig-nobel-prize-ceremony/

註解:

註1:Improbable Research,About the Ig Nobel Prizes,Improbable Research Official Website.

註2:Marc Abrahams,“A science award that makes you laugh,then think”,TEDMED Website.

註3:Improbable Research,Ig Nobel Prize Winners, Improbable Research Official Website.

註4:李偉立:〈2010 挑戰不可能的任務 ── 製備石墨超級薄片〉 ,《諾貝爾物理獎2005-2015》,新北市:八旗文化, 遠足文化,2016年2月。

註5:Improbable Research,The 24/7 Lectures, Improbable Research Official Website.

註6:Emergency Bra,Our Story,Emergency Bra Official Website.

註7:同註2。

註8:Emergency Bra,FAQs, Emergency Bra Official Website.

註9:Improbable Research,The 19th First Annual Ig Nobel Prize Ceremony, Improbable Research Official YouTube Page.

徐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