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周五(25日)在《明報》撰文,認為特首如果不在《施政報告》中交代和處理社會分化的問題,香港難有美好的明天。
政府應藉《施政報告》證明並非無所作為
周永新指出,受到反修例風波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施政報告》好像被市民忘記了。他認為,市民所以有這種錯覺,因為未來一年,政府也難有什麼大作為,而市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自己在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中會否得益?政府又會否再次向市民「派錢」?
《施政報告》代表的是政府未來一年的施政方針,周永新建議政府應藉此機會,證明自己並非無所作為,特別在現今疫情下,政府不能對市民的需要表現冷漠,必須及時伸出援手。
未來一年政府可立時推行的措施
周永新先從民生的角度,列出未來一年政府可立時推行的措施;再從整體社會的層面,看看哪些是政府必須開始着手處理和解決的問題。
勞工保障方面,他認為政府必須改變思維,設立失業援助金。短期的援助金可濟燃眉之急,失業人士也很想盡快找到另一份工作,真的不想倚賴綜援。政府的「保就業」計劃,到年底便結束,就算疫情不再反覆,香港的經濟還有一段時間才可恢復,《施政報告》最好有明確交代未來有什麼保障失業工人的計劃。
兒童及家庭方面,周永新建議,政府應擴大現有資助,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電腦和上網設備,協助基層家庭兒童,使其不會因這方面的缺乏而妨礙學習。
長者和殘疾人士輪候多年方可入住院舍,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政府看來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增加宿位的數目。周永新認為,特首在《施政報告》中可以做的,是大幅擴張社區照顧服務券的資助範圍和項目。
周永新認為,疫情顯示香港的基層康健實在做得不好,現在只有葵青區設有康健中心。他建議政府在全港18區設立康健中心,完成1993年以來倡議的基層醫療服務。
分化和撕裂是政府施政背上的芒刺
從整體社會的角度看,周永新認為《施政報告》最應該交代的,是《港區國安法》的實施情况,及新冠肺炎疫情對香港的影響。尤其是第二項,關乎全民福祉,政府不能對新冠肺炎疫情沒有長遠的策略。但更迫切的問題是,現在最窒礙政府施政的,是近幾年社會上形成的分化和撕裂。
最近結束的全民檢測最終只有178萬人次參加,因為有眾多市民不願與政府合作,尤其是年輕一輩,他們視政府為敵人。
如果政府容讓這分化和撕裂繼續惡化下去,不但政府未來的措施事倍功半,香港也很難從疫境中恢復過來。「港人中間存在的分化和撕裂,是政府背上的一根芒刺,特首如果不在《施政報告》中交代和處理,香港難有美好的明天。」
願市民福祉不再淪為次要
周永新表示,去年反修例風波引發大規模的動亂後,政府多次宣稱,最迫切要做的是「止暴制亂」,因為暴亂不止,香港將萬劫不復。最近暴亂算是平息了,政府要思考下一步。反修例期間,市民都看見,多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措施出現倒退的現象,例如租住公屋的輪候時間延長至5.5年;土地供應不見有進展,連年前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報告也不再提了;取消強積金「對冲」不見蹤影;公共醫療服務的擠迫情况不見政府有跟進。
總言之,「止暴制亂」過後,政府關心的,還是自己的管治權威,至於市民的福祉,但願在今次《施政報告》中不再淪為次要。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