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明的差異何在?

我認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華文明,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個人為此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而西方文明的基礎是個人主義。西方的個人權利只容征服者擁有,被征服者只能做奴隸。

西方國家聯手制約中國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視中華文明是一種異形物體,與他們奉行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基督文明格格不入。他們擔心,一旦中國崛起,中國的那套就會主導世界。這將意味着西方的那套會被取代,他們原有的理念信仰、感情寄託,生活習慣都可能要被逼改變。那他們即使不用做奴隸,亦沒法繼續做原有的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文明,西方上下於是都感到有遏抑中國的需要。

我認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華文明,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個人為此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儒家要求個人「克己服禮」,禮法所體現的就是社會的整體利益,個人必須遏抑自己的需要,去成全社會的整體需要。

中國的禮法就是三綱五常,就是要每個人安分守己地扮演社會要求他們扮演的角色,不可犯上。在君臣父子的關係中,父代表家族的整體利益,君代表社會的整體利益,是公家的利益,而子與臣所代表的只是一己的私利。在中華文明中,公是褒詞,私是貶詞。社會處事只能秉公辦理,不能假公濟私。即使到孫中山先生起來革命時,仍以「天下為公」作為革命者的座右銘。

無疑,一個社會若是人人都以公家的利益為重,小我服從大我,社會的資源較容易集中調配,辦起事來就更容易產生效益。中國能在抗疫方面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亦是靠集體主義思維。

西方文明的基礎是個人主義。基督教的教義認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上帝又予人有自由意志,以致西方人逐步發展出一種必須尊重個人權利的理念。某些基本人權,即使祭出社會整體需要的理由,也不容侵犯。因此,生活在西方社會,個人的權利會得到更多的保障,個人的自由空間亦會較多。這種社會環境,令西方有更多的學術自由與創意發揮,而私人企業亦因而有較大的動力與發展空間。

不過,長期以來,西方的個人權利只容征服者擁有,被征服者只能做奴隸。不但希臘時代如是,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南方仍有不少地方不給黑人投票,即使到了今天,西方國家仍不敢主張,以普選或公投的方式去解決全球所面對的問題。令人懷疑西方的普世價值究竟有多普世?有人甚至認為,西方宣揚普世價值,只是為了佔領道德高地,方便干預別國內政,操控別國的資源,好讓西方文明可以佔據統治者的位置。

另一方面,過分強調個人的利益,亦令西方的政治體制失效,無法駕馭愈來愈複雜的社會環境,社會的矛盾已激化得難以收拾。

現實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都各有所長,亦各有不足,將來應互相取長補短,而不是鬥個你死我活。這樣人類才可以找到一條更好的出路。

文明的衝突可以避免嗎?

《文明的衝突》是美國學者亨廷頓1993年在《外交季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亨廷頓認為:人類的歷史就是不同的文明為了各自的生存而展開競爭的歷史,勝者有主導權,敗者只好被人支配,甚至會被人清洗、滅絕。

這是一種相對悲觀的理論,因為在這種理論下,戰事難以避免,戰敗者命運可悲,特朗普的思路正是這樣。世界必須避免被特朗普引向演悲劇。

亨廷頓的描述,歷史上的確反覆出現過;但今天世界的環境已出現了極大的變化,悲劇不一定重演。

各地文明的差異,源於地理環境的隔絕,在交通困難的情況下,大家缺乏溝通,差異才會日增。但現在世界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全球正走入一體化。不同的文明體系都意識到,取對手之長補自己之短,比起把對手擊倒,可能是更好的求生策略。

中國以前行公有制,以計劃經濟為主導,個人在生活層面也要處處受制於黨委書記的決定。但現在中國已容許私有財產,個人可以創業做生意,民企佔經濟的比重已愈來愈高。在個人生活上,選擇的空間亦比前擴大了很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已引入了資本主義元素,與西方文明的差異是在減少,不是在增加。

類似的情況亦在西方出現。西方本來不希望讓國家的行為來主導經濟,但很快就發現市場機制有時亦會沒法發揮作用,結果政府介入經濟的情況愈來愈多。歐洲有一些國家,公營部分的經濟比例,已超越GDP過半。說他們社會主義國家亦不為過。一個更普遍的現象,是西方國家的稅率都非常高。凡賺到錢的,都要把相當一部分交出來,供國家重新分配,這麼高比例的財富會被共產,用來服務社會的整體需要,這還算資本主義嗎?

美國應是對資本主義最為執着的國家;但政府出手救市的次數愈來愈多,且規模愈來愈大。金融海嘯後,聯儲局不但買企業債券,還買企業的股票。規模不比大陸的宏觀調控小。新冠肺炎爆發後,QE的規模倍增。很明顯聯儲局作這類考慮的時候,盤算的都是社會的整體利益,這與社會主義思考問題的方式有什麼分別?如果美國指其他國家操控匯率,美國不是一樣在操控金融市場嗎?聯儲局操控的是貨幣流通量與利率水平。這當然會影響美元的匯率。

由此可見,任由個人行為去調節整個社會的經濟運作是行不通的。世界已不存在純粹以個人主義為基礎的資本主義。現代文明都夾雜着一定的資本主義因素,同時亦夾雜着一定的社會主義因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凡是有效益的,大家都會借鑑,都會引用;凡是有壞效果的,大家就會避免,結果不同的文明會愈來愈相近。在互聯網時代,這種互通共融的速度正在加快。大家之間的差異減少了之後,文明的衝突應可避免。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施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