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忽視新冠肺炎的後遺症

當我們長時間生活在這種壓迫的環境下,情緒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破壞,如果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處理得不好,可能會增加彼此間的磨擦,增加家庭生活的壓力。

在戶外跑步終於可以除下口罩,讓呼吸得到暢通無阻。經過個多月再度收緊的防疫措施後,相信大眾市民對限聚開始逐步放寬感到欣慰,尤其是晚上仍然可以在食市內用餐,部分室外運動場重新開放,讓市民可以得到更多的活動空間和重拾運動的樂趣。

事實上,經過大半年的抗疫和限聚,我們不單止看見市面上的經濟蕭條,而且看不見大眾市民的笑容和真面目。上班一族很多都被迫改在家裏工作,而學生們同樣也要留在家中,利用網上教學上課;同一時間,全家人被困在這幾百呎的空間內去進行工作、上課、娛樂還有運動,試問有多少人可以活得開開心心、面上仍然充滿着笑容呢!

政府領導層須考慮防疫措施帶來後遺症的嚴重性

當我們長時間生活在這種壓迫的環境下,情緒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破壞,如果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處理得不好,可能會增加彼此間的磨擦,增加家庭生活的壓力。因此,政府的領導層必須要在防疫的同時,考慮防疫措施所帶來後遺症的嚴重性,並且要及早作出修正和補救,否則,一些後遺症對社會和大眾市民所造成的影響,比新冠肺炎可能更加嚴重和深遠。

以體能活動為例,很多研究已經證實恆常適量的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和對抗疾病的能力。但在今次疫情下,大眾市民普遍都減少了平日做運動的習慣和運動量,其中學生和長者兩個群組最為明顯。試想,連學生透過互聯網上體育堂,都要經過父母簽署一份可能引致受傷的免責同意書才能上堂。青少年缺乏體能活動,不單止增加他們超重或肥胖的風險,還會減少他們透過運動紓緩精神緊張和壓力的機會。長期會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原刊於《文匯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鍾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