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十年代出現過兩分名稱類似的雜誌,一份是《七十年代》月刊,一份是《70年代》雙周刊,很多人會以為兩者是同一份刊物。李怡的《七十年代》月刊較為人熟悉,而思想激進的《70年代》雙周刊比較少人認識。幾個年輕人最近籌募了一筆資金,開始深入研究《70年代》的歷史。
《七十年代》乃李怡和幾個志同道合者於1970年2月創辦,他們起初緊跟毛澤東、四人幫的極左路線,四人幫落台後,李怡思想開始調整,對中共政策敢於批評。1979年4月起《七十年代》不准內銷大陸,北京理由是《七十年代》影響安定團結,自此李怡與中共關係愈走愈遠,月刊在1981年脫離左派,84年改名為《九十年代》,雜誌一直辦到1998年5月停刊,歷時28年零3個月。
相比起《七十年代》,《70年代》的壽命短很多,它創刊於1970年1月,終刊於1973年7月,生存42個月,只出版了29期。《70年代》雙周刊,由莫昭如、吳仲賢等人創辦,他們受西方新左思潮影響,以無政府主義作辦刊宗旨,高舉反殖、反資和反官僚的旗幟,在當時而言思想很激進和前衛,因此《70年代》一眾搞手,常被港英政府警察政治部跟蹤監視。《70年代》好幾期的封面至今仍讓社運人士留下深刻印象,例如1971年7月7日香港學生在維園集會保衛釣魚台,被威利警司率領大批警員武力鎮壓,多名學生血流披面,《70年代》連續兩期旗幟鮮明鞭撻威利殘暴不仁。
拍膊頭捱義氣
《70年代》編輯隊伍的組織很鬆散,根本沒有組織可言,所有人都係拍膊頭捱義氣,因為沒有發行商替雜誌分銷,每期雜誌出版後都要由編輯部仝人自行拿到報攤發售,有時甚至要在街頭叫賣。因為沒有組織,雜誌脫期乃常見現象。到後期,雜誌靈魂人物吳仲賢因為意識形態和其他人出現分歧而離開,到法國做研究,幾位年輕人也跟隨吳仲賢離去,《70年代》人手更緊絀,此時便鬧出一次可大可小的風波,港英政府幾乎要上門拉人封艇。事件主角之一的詩人淮遠憶述,當年他19歲,因為認識了吳仲賢,常在《70年代》編輯部流連,1972年5月那一期的雜誌因為沒有人主編,他臨危受命頂硬上,結果他自把自為搞出個大頭佛。淮遠說,因為缺錢要慳紙,他決定把雜誌由大度改為細度,美其名為「革新號」,匆忙之中忘記印上出版日期。一向對殖民地政府沒有好感的淮遠,此時大權在握(事實上是沒有人理會他),索性在封面刊出搞笑的英女王頭像,這還不算,在女王頭像的左下角竟印上一個粗口中文字(相等於英fxxk字)。雜誌出街後港英政治部非常緊張,要捉拿幕後黑手,淮遠是此期責任編輯,當然撇除不了關係,他馬上躲起來。這一期的封面風波成為英文《德臣西報》5月25日其中一版的頭條新聞。西報記者訪問雜誌核心人物莫昭如追查責任編輯下落,莫稱”Out of town”,淮遠說如果不是莫昭如包庇,他肯定被差佬捉咗。事件後來不了了之,《70年代》不久也停刊。
筆者的老總書房有幾份《70年代》雜誌,封面都很經典,包括威利警司帶隊打人、淮遠整蠱英女王、抨擊香港節粉飾太平等期數,有興趣者可來書店閱覽。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