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看了大陸中央電視台在2017年播出六集的《蘇軾傳》,以蘇軾被貶黃州的生活為主線,趣味泱然。央視訪問了中美日台多位歷史、文學和歐美日的漢學家,從蘇軾的政治、詩詞、書畫和美食四大方面作出評價,讓觀眾概括地認識這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但相濡覺得還可以更立體地去認識蘇軾——蘇東坡。
怎樣是立體地去看蘇軾呢?西方人事管理學中有評核一個職員的工作表現方法,稱為「360度績效評估」(360-Degree Performance Appraisal),那是指由員工自己、上司、內外部同事甚至顧客全方位式去瞭解一個員工的績效表現,包括溝通技巧、人際關係、領導能力和其他工作能力等等,被評估者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在他人心中的績效表現,從而改善和提升自己未來的工作表現。一般人都是認識蘇軾的詩詞,其他的就不甚了了。相濡覺得可以用「360度績效評估」的方法去評估蘇東坡,讓大家更全面認識蘇軾這個有血有肉的人。
惹禍是鋒芒畢露之故
首先,蘇軾怎樣評價自己。自「烏台詩案」後,蘇軾被誣詩作諷刺朝政(蘇也承認是有的,但不多),甚至連神宗也被譏諷,有欺君之嫌(這是殺頭之罪,蘇不承認),最後蘇軾被貶偏遠的黃州。那時他常到國安寺靜坐反思為什麼自己會險死烏台,落得如斯田地?他寫給友人李之儀的信中自我檢討說:「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既及進士第,貪得不已。又舉制策,其實何所有。而其科號為直言極諫,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以應其名耳。」又說:「木有癭,石有暈,犀有通,以取姸於人,皆物之病也。謫居無事,默自觀省,回視30年以來所為,多其病者。」蘇軾覺得自己一直跟着每個階段去侈言古今是非,但僅憑自己的才華學識,便輕率地發表意見,甚至直諫,是華而不實的書生空論。過去30年,以此為病,都是鋒芒畢露之故。
王安石對蘇軾評價兩極
當然,朝廷上的同事對蘇軾的評價頗為兩極化,主因是「洛蜀黨爭」之故。蜀黨四川幫以蘇為首,自然對蘇評價高;相反,洛黨洛陽幫以程頤為首的對蘇的評價就自然很低了。不如看看蘇軾反對的王安石在早期時如何評價他:「不過一介書生,缺乏從政經驗和眼光。」不過,「王安石變法」失敗歸隱後,知道蘇軾因「烏台詩案」惹了殺身之禍,王安石愛才,上書神宗請求釋放蘇軾。可見王知道蘇軾反對他的變法是太急而已,蘇軾是一個為國為民的好官。
對夫人提醒的依賴
有11年守護着蘇軾的蘇妻王弗(按:王弗16歲嫁蘇軾,27歲早逝)怎樣說她的丈夫呢?王弗深知東坡是「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的人,性格率直,胸無城府。所以,每當蘇軾在外間行事回來,王弗便詳細詢問丈夫,恐怕他有失輕重,吃虧上當。蘇軾心裏明白夫人為自己好,提醒他識人善用。對夫人的提醒,他不以為惡,反而心存感激。久而久之,他對賢內助頗為依賴。所以,王弗死後十年,他思念亡妻之情未減,寫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名篇《江城子》。
學識深厚廣博,親力親為,救民於水火
和蘇軾有緊密接觸的兩個老闆宋仁宗和神宗又怎樣評他的績效呢?仁宗說蘇軾為宰相之才;神宗評蘇軾曰:「李白有蘇軾的才氣,卻沒有蘇軾那麼深厚廣博的學識。」從黃州詔回蘇軾的詔書中更說:「人才實難,不忍終棄。」蘇軾是反對神宗支持的王安石的變法,他覺得王操之過急了;蘇軾曾以一篇《擬進士對御試策》直諫神宗,擔任考官之一的他認為皇帝選錯進士,王安石評說:「蘇軾實有才華,然是次科考取士不合其意,則言語衝撞,不知輕重。」這都令神宗很不高興,難得神宗對蘇東坡是「不忍終棄」,不單欣賞東坡的學識才華,還有他的地方政績,親力親為,救民於水火。
與黃庭堅師生融洽
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書法上與蘇齊名的黃庭堅又怎樣評價他的老師呢?師徒互研書法時,蘇軾笑黃庭堅的字如樹上掛蛇;黃庭堅也反笑蘇字如石頭壓蛤蟆,大家卻不以為忤,可見師生極為融洽。
蘇軾在黃州時寫的《寒食帖》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按: 第一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和第二是顔真卿的《祭侄文稿》),不要以為黃不尊重其師,蘇軾去世後,他將蘇軾畫像懸掛廳堂中央,每一清晨上香恭拜,還說自己永遠是老師的弟子,要做弟子的本分。
平易近人 百姓愛戴
黎民百姓也極愛戴蘇東坡。因他「下放」到每一地方,都會為百姓謀福祉。到密州,發動民眾以火燒土埋的方法捕殺蝗蟲幼蟲,從老農口中得知只要大地滋潤,蝗蟲難生,於是他寫祈雨祝文祭天,竟得老天爺回應天降甘霖;到徐州,身先士卒與百姓一齊抗洪、築長堤、抗春旱;到杭州,發覺西湖淤泥太多,引致泛濫,蘇軾清理西湖的淤泥,將淤泥建成今日的蘇堤,他很聰明地讓農民在湖邊種水菱,負責清理水草,減少日後淤泥積聚,農民也可以多一份收入。
蘇軾被貶黃州後,由於職位低微,在政績上沒有多大貢獻。但他不忍見黃州貧民家庭有殺嬰之風,他用自己的名氣,號召許多富戶每年募集資金,成立了一個民間組織——育兒會,收養棄嬰。雖然貧窮,蘇軾創造了很多亷價美食,寫了《老饕賦》、《豬肉頌》、《東坡羮頌》、《二紅飯》等美食篇,留下了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豆腐、東坡魚、東坡餅等美食的煮法,豐富了民間的美食文化。另外,他有大量的文學創作和文章如《論語說》、《易傳》、《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名篇不單大大滋潤了黃州這片枯乾的土地,教人知道自強不息、天人合一的生存之道,留芳百世。蘇軾所到之處,平易近人,都極受百姓愛戴,每次他被調走,百姓無不自發地前來話別或夾道相送。
好了,讀者可以從以上的史料,由不同角度去認識蘇東坡,一個不單是文學詩詞、易學、書畫和政績,都是一個全方位很有才華的讀書人。儘管初期真有點書生論政的青澀,但他被貶後,貼地體驗民情,知道實務地愛國愛民,當是我輩讀書人好好學習的典範。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