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本社社長文灼非先生應團結香港基金網站邀請,擔任嘉賓主持,與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團結香港基金創辦人兼主席董建華先生進行訪問。訪問主題包括2017政改方案、團結香港基金智庫工作,以及他對香港的深厚感情。團結香港基金網站於6月9日傍晚發放專訪內容及錄像,現全文轉載如下。
文:灼見名家傳媒社長文灼非
董: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團結香港基金創辦人兼主席董建華先生
有關政改方案
文:現在已是6月上旬,距離立法會就政改方案投票只剩很短的日子。你認為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香港市民需要做些什麼?
董:政府將在6月17日把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我知道6月19日就會投票,這真是香港一個非常關鍵性的時刻。在這過程中,其實真的經過很多風風雨雨。我相信在過去約十個月,媒體報道是空前的,亦有很多十分深入的分析。經過佔中、反佔中,又經過街頭鬥爭、街頭的簽名、很多很多不同的民調,亦經過8月31日人大的法律程序。經過這些風風雨雨,我個人認為這方案是經過了民主制度,以及公民社會的嚴格考驗所作出的。我認為是一個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案。因此我真正希望這方案在6月19日能夠得到立法會的通過。
我認為香港市民已經表達了他們的看法,民調已顯示,大多數的香港人支持這方案通過。我希望在未來的十多天時間裏,廣大市民多出來反映他們的意見,特別要告訴議員,要他們履行職責,希望他們支持通過方案。
文:政府正積極進行遊說工作,逐一約見議員,董先生亦很努力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很多人都覺得這次方案是否得以通過,實在難以判斷。那你認為對於香港的未來、民生、經濟等,方案如能通過,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況;如不獲通過,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
董:我認為這真的是一個關鍵性的時刻。我們看看過去一段時間,世界上發生了一些事情告訴我們,我們真的必須改變。因為過去一段時間,我們不斷內耗、停滯不前。到今天為止,新加坡五百萬人口,我們(香港)有七百萬人口,他們(新加坡)的人均生產總值已超過我們百分之四十。最近我亦看到,深圳的競爭力已超出香港的競爭力,而當地生產總值亦已接近我們的本地生產總值,今後他們(深圳)將可能以一倍於我們的速度增長。上海的本地生產總值已超越了我們很多。它們不會停下來等我們,它們一直向前走,我們就一直在內耗、內耗、再內耗,這情況實在不能繼續下去。
若這次政改方案得以通過,我認為第一,對香港來說,是一個重新團結的機會。第二,我認為一個由全香港五百萬合資格選民選出的行政長官,其認受性將會很強。我們在過去一段很長時間失去了行政主導,因此行政主導亦可重新獲得推動。這些都是對香港十分重要的事,可推動香港的經濟、民生向前發展。若不獲通過,我很擔心,內耗、停滯將會持續。世界向前走,它不會在原地等待我們。
文:董先生,你一直與泛民主派的朋友有很多溝通,不時與他們傾談,了解其看法。到了此時此刻,你有什麼心底話想和他們分享?
董:我不敢說有很多溝通,但的確有些溝通。我的心底話是這樣的:
很大部分民主派人士有民主理念。如這次政改方案成功獲得通過,他們的民主理念就是開始實行。如果他們否決了政改方案,民主理念是被扼殺了,這其實違反了香港市民的希望,這是否值得?
第二點,我真的認為,捆綁一票是一回事,但捆綁一個人的意願、理想、良心,是不應該的。而這個被捆綁的人,亦應在這些關鍵性的時刻,一定要有勇氣脫離這種捆綁,讓民主向前走一步。我認為泛民主派應該可以做到,讓政改獲得通過,因為香港市民期望這樣的結果。我希望他們能夠聽到我的說話。
文:泛民主派的朋友一直堅持說這是一個假普選,我知道閣下亦有些想法,希望向他們說明這是一個真普選。請說說你的看法。
董:我自己這樣看,他們說這是一個假普選,是因為方案沒有一個公民提名的初選。他們說世界上有一個國際標準,這個國際標準就是公民提名。其實我為了此事,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發覺全世界根本沒有所謂的國際標準,因此不可以說這是一個假普選。
其實「提名委員會」的構成是來自《基本法》,是經過內地與香港通過很長時間的溝通而達成的共識。這是《基本法》的一部分,亦是具有廣泛代表性。因此這個普選辦法,實在是《基本法》的一部分,是必須要做的。和其他地方比較,這個初選辦法其實已經不錯,所以我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我們要走出這第一步,希望方案在6月19日能夠獲得通過。
我想說說另一件事,泛民主派經常說這並非真普選的另一理由,是因為這個「袋住先」是要「袋一世」。但我調查過,李飛先生其實已多次說了並非如此,而據我了解亦的確並非如此。因為《基本法》中有一個機制,在普選過程完成後,例如2017年成功進行普選,這機制就可被啟動:就是經由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的首肯、人大的同意、三分之二立法會議員通過之後,普選辦法便可修改。修改的辦法當然需要合理地依照香港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而推動。但這機制一直存在,根本並非「袋一世」這回事。
成立團結香港基金
文:董先生,你自去年底成立團結香港基金,邀請了很多社會人士參與做顧問。知道你有很大的抱負去發展這個智庫,可否分享一下你的願景,以及長遠如何幫助香港有更好的發展?
董:首先我想說,一個像香港這樣成熟的社會,其實應該有多個較專業的、世界級的智庫。為何有這需要,這是因為現在世界變得很快,十年後的中國,其經濟體將接近美國總經濟體的國內生產總值,這將是一個很大的經濟體。未來十年,中國將有快速發展,與此同時,亞洲經濟總體的規模亦將愈來愈大,美洲、歐洲、亞洲三大洲中,亞洲的經濟體系會變成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
在這個大前提下,香港應如何自處?香港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地理位置在亞洲的中心,在香港乘搭飛機往北京只需三個多小時,往東京、新德里、雅加達都只需四小時,香港正位處中心地區。香港更是全亞洲最成熟的國際都會,我們面對這樣的環境變化,香港應如何準備?
不只如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化發展將繼續深化,創新及科技將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及挑戰。香港如何面對這些變化?我們智庫成立目的,是希望就著這種新環境,香港應推出哪些長遠政策?這就是我們要研究和創建的,要讓香港在發展的過程中更具競爭力,以確保香港的經濟能有更好發展。
在這種大變化的情形下,香港已面對了一段長時間的房屋問題、因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問題、社保問題,還有經濟發展、政治制度發展等大問題。另外還有一連串的其他問題,如怎樣發展香港的「三創」────創新、創意、創業。所有這些問題都需要有長遠的思路、長遠的發展計劃。我們的工作是為特區政府、香港市民而做。我們不但做研究,更會提倡、推動這些政策,我認為這樣對香港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希望在未來數年間能做到一個很成功的智庫。
文:董先生,你已退休了一段時間,一直為國家做了很多工作,亦是國家領導人之一,為中美關係亦做了很多工作,為何到這一刻,還要花這麼大的精力、時間、心力辦這個智庫?為何要在這個年紀還要這樣勞心勞力?
董:有時候我也自問,這麼大年紀了,為什麼還要做這些工作?但的確,我的祖母、外公、外婆都居住於此,到我的孫兒一代,已經在這裏居住了五代人,因此香港是我家,我希望香港好。我認為香港在未來十年、二十年,是一個機遇期,如能做好,對香港是了不得的一件事。因此還是盡力為了下一代,為了子孫一代,出一些力吧!我相信很多香港人都是這樣想,都希望可以多做一點。因此,能夠有這個機會做這些事,都是我的福氣。
文:你對香港感情這樣深,真是非常難得,希望未來基金會將會有更多成果。你在短期內最希望能看到什麼成果?
董:不多久,6月19日政改方案得以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