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有研究指當值急診科醫生,在十小時值班時間內須按四千次滑鼠。當更的時間的分配如下: 數據輸入──44% ; 直接護理患者──28% ;檢驗結果和記錄──12% ;與同事討論工 ──13% ;其他活動──3%。 急診科醫生花在輸入電子病歷數據的時間明顯多於其他工序,甚至比直接照顧病人還多。研究結論是提高數據輸入效率將使急診科醫生有更多時間照顧病人,增加醫院收入。[註3] 此研究於2013年由美國賓夕凡尼亞州 St. Luke’s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的醫生 Robert G. Hill Jr. 帶領進行,他接受傳媒訪問時亦坦言就算自己每天使用系統仍感吃力,認為軟件的設計不佳,使用流程不暢順,亦未能呈現診治病人的重點。他的研究雖然距今有一段時間,[註4] 但其研究方法及結論仍值得參考。
今年7月上旬「IBM Watson Health 最佳醫院100強排行榜 」 (IBM Watson Health 100 Top Hospitals Ranking) 公佈結果,就美國醫院的表現排名,St. Luke’s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再次入選,今年其聯網內有醫院取得教學醫院組別第二名,在中型社區醫院組別亦取得高排名。[註5] 另外,今年5月 IBM 發表「表現優秀醫院的七大特點」 (Seven characteristics of top-performing hospitals) 研究報告,指出優秀醫院的特點之一是著重創新技術的實際應用,以可量度及實用方法施行科技,而非純為創新而追求新技術。[註6]
「可以想像一個情境,若是新冠肺炎疫情更嚴峻,或是未來其他感染大規模流行時;這時恐慌的民眾紛紛湧入醫院進行篩檢,人力本來就相對不足的放射科醫師會疲於奔命於判讀影像。這個 Al 輔助肺炎判讀器可以在民眾拍攝胸腔 X光片後,電腦幾乎立刻找出可能病癥位置,標註出最有可能的感染區,以「熱區圖」標示病癥之處,同時以信心值高低顏色呈現罹肺炎的機率,輔助經驗不足的放射科醫師,讓臨床醫師只要專注在該熱區的細部判讀與確認即可。」
註3 Hill RG Jr, Sears LM, Melanson SW. 4000 clicks: a productivity analysis of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in a community hospital ED. Am J Emerg Med. 2013;31(11):1591-1594. doi:10.1016/j.ajem.2013.06.028.
註5 St. Luke’s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St. Luke’s Scores High in Fortune’s IBM Watson Health 100 Top Hospitals Ranking, St. Luke’s 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 Website, 2020 July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