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也有怕的時候

必須指出的是,擺上桌面的都是給人看的。政治人物「華麗轉身」的情況比比皆是,中英談判期間,英方放棄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之後,香港的議員紛紛改變態度,接受中方提出收回香港的條件。23條立法,田北俊在行政會議上都沒有表示反對,但下午就宣布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表示反對立法。這些突然轉變立場的議員,都沒有給出合理的理由。
撰文:阮紀宏(聯合國際書院新聞副教授)
 
5月31日,香港部分泛民議員在深圳跟中央官員會晤,這裏只就會面前的一些迹象作分析。是否會有石破天驚的結果,泛民議員期望中央官員會有鬆口,而中央官員則看泛民議員是否仍然綑綁式一致行動。雙方的互動能否有實質性的談判,則要看單獨會晤的場合如何設計,究竟是全體泛民一起,還是不同政黨甚至個人會有單場的會晤。
 

泛民「綑綁式行動」防變節

 
泛民議員的綑綁式行動,已經有多次集體亮相對外「誓神劈願」,而且每次都是在中央政府有重大宣布之後,個別泛民議員的某些說法稍有變化之後,又來一次綑綁「發毒誓」。場面顯得有點悲壯的感覺。
 
這麽決斷的行動,令人想起「狼牙山五壯士」和「八女投江」,兩個故事都是抗日戰爭期間兵士被日軍追擊,走投無路,一起手挽手跳崖和投江自盡。拿抗日英雄跟泛民議員類比,確實是不倫不類,五壯士的寧死不降是軍人的氣節,八女是怕被敵軍俘虜後的凌辱。泛民議員怕什麽呢?他們即使在深圳一再要求中央官員修改8‧31決定,甚至說全場陪同的特首梁振英是自取其辱,然後在立法會上投反對票,仍然享受充分的自由,當然可以無懼無畏。
 
泛民議員真正懼怕的,不是來自中央和特區官員的「外部」勢力,而是來自內部有人要「變節」,三番四次要一再綑綁,反映他們所面對的危機是真實存在的。所謂「變節」是指27名泛民議員當中,確實有人想脫離綑綁。
 

泛民要為支持政改的選民負責

 
美國國會議員分屬民主和共和兩黨,他們的座次也是按政黨分的,不時有議員會給對方政黨的議案投支持票,不跟本身政黨立場投票的做法叫 cross the aisle(跨過分隔的過道),這些議員當然十分清楚要為投票決定付出代價,但他們考慮更多的是要向選區的選民負責,他們懼怕的是下次選舉會丟失選票。
 
聲稱反對政改的泛民議員,他們也要看着民意「數手指」計算手上選票的得失。不同的民調有不同的顯示,不同的勢力也在利用民調結果來說明自身的支持率。但不同的問法會得出不同的數據,比如問是否支持8‧31決定,可能有很多市民回答「不」,但如果問是否應該通過政改方案,認為應該的肯定多於表示不支持8‧31決定的比率,如果再仔細看原來是支持泛民的選民有多少說應該通過政改,這就是泛民議員可能會損失的票數,泛民議員對此心知肚明。
 
一旦政改真的被否决,多數民調都顯示市民認為最應該為此負責的是泛民議員,這些人遷怒於泛民,齊起而攻之,票債票償,這才是部分「靜極思動」的泛民議員心中的盤算。
 
目前的社會氛圍是,誰能成就一人一票選特首,誰就是「民族英雄」,就能夠在香港歷史上流芳百世。那麽,是否會有泛民議員為這個歷史英名而心動呢?
 
而這個英雄不需要找到「五壯士」或者「八女」一起起義,因為大家心裏清楚,有這種想法的人不止一個,只要有人舉起義旗,自然有人和應,真正撬動綑綁的,只需一人。
 
任何政治行動都要付出代價,而且也會得到政治回報,在立法會選舉中的選票只是其一。如果這名撬動綑綁的英雄獲得公認,甚至可以在特首選舉中脫穎而出,因為當社會分化嚴重,位居中間位置的往往可以左右逢源,說不好聽的就是坐收漁人之利。這個誘惑,稍微懂點大歷史的人都會心動。
 

所謂溝通只是演戲

 
特首梁振英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明確表示,改變8‧31決定的機會等於零,這與張榮順在深圳會晤各界人士的表述是一致的。據獲邀出席的民主黨成員陳莊勤在《明報》發表的文章,引述張榮順說﹕反對派做那麽多壞事,妥協不等於獎勵他們?反對派若不改變立場,在過去沒有出路,現在沒有出路,將來也沒有出路。難道泛民議員這次跟張榮順會晤,能夠解釋清楚他們所做的不是壞事?
 
泛民的綑綁式立場是中央不鬆口,他們將集體投反對票。雙方的立場南轅北轍,根本就沒有見面的必要。那麽,這就符合之前坊間流傳一個說法,中央願意跟泛民議員溝通,以及部分泛民議員願意跟中央官員會晤,只不過是一場戲。
 
必須指出的是,擺上桌面的都是給人看的。政治人物「華麗轉身」的情況比比皆是,中英談判期間,英方放棄堅持三個條約有效論之後,香港的議員紛紛改變態度,接受中方提出收回香港的條件。23條立法,田北俊在行政會議上都沒有表示反對,但下午就宣布辭去行政會議成員,表示反對立法。這些突然轉變立場的議員,都沒有給出合理的理由。而今泛民議員要轉變立場支持政改,觀衆也不會感到突然。
 
原文刊於零傳媒獨家評論微信平台,本社獲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