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濕疹的內外護理法則
香港屬嶺南地區 ,春季進入夏季時 ,天氣潮濕又悶熱,下着綿綿細雨,身體腠理開合之際容易受「風、濕、熱」之外邪所侵襲,而導致皮膚炎症性發作。濕疹有很多類型,頑固性濕疹又稱「特應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病情長而反覆難癒。若患者有家族遺傳過敏體質,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常常容易傷風感冒;加上曾誤服過多寒涼藥物而破壞脾胃功能,或長期使用激素而產生激素依賴性皮炎,皆會令病情惡化。
從中醫角度認識濕疹
濕疹屬中醫學「浸淫瘡」、「濕瘡」等範疇,多發於身體摺縫處,腋下、四肢關節、頸部等,起丘疹或水皰,分布對稱。中醫學角度認為,本病多因稟賦不足,反覆外感,風、濕、熱、瘀等病邪客於肌膚,內外之邪相搏,充於腠理,蘊結於皮膚而發病;加上病久傷陰耗血,脾胃失調,又令皮膚失養,形成惡性循環,使病期纏綿難癒。臨床按皮損表現分為急性濕疹及慢性濕疹兩大類,急性以出水,紅,腫,熱,痛為主;慢性以皮膚乾燥及增厚為主。
春夏爆發濕疹的誘因
濕疹的成因複雜,春夏潮濕而炎熱的氣候又使得細菌、病毒、真菌與萬物一起復甦;外在致敏因素也很多,有的是受外在的環境影響,如日光、寒冷、潮濕、炎熱的氣候對皮膚屏障功能的影響;有的是對花粉、塵蟎、皮屑等吸入性的過敏;或者疫情期間宅家不運動,生活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忌口,吃過多辛辣、油膩、海鮮等食物導致濕疹急性發作。近期由於新冠肺炎而經常佩戴口罩和大量使用消毒清潔用品,往往加重面部和手部皮膚的濕疹病情。
中醫如何治療濕疹
臨床上,根據濕疹的病理展和轉變,常見可分為風熱蘊結型、濕熱互結型、脾虛濕盛型、血虛風燥型等。治療上,採用標本兼顧,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內外並治以整體與局部結合的原則,既重視風、濕、熱、瘀的外在表現,待病情緩解後,則健脾助運以治其本,並配合針灸、適當飲食調護脾胃和強身健體運動,對濕疹病情的緩解和康復尤為重要。
濕疹患者有「三戒」
濕疹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尤其西醫治療此病比較困難,而中醫也屬於難治病,臨床治療非常棘手!筆者多年診治成人及兒童各種濕疹,病人的生活配合起關鍵作用,累積對患者「濕疹三戒」的建議:「戒口、戒手抓、戒熱水澡。」由於濕疹的病因複雜,患者應對生活環境多加注意,家居環境衛生保持乾淨清潔涼爽,盡量剪短指甲,不要搔抓,皮膚抓損後,有可能受感染而加重病情;禁用熱水、肥皂或消毒藥水洗澡。飲食宜清淡,少食油膩和辛辣食品,多食蔬果,保持大便暢通。對某種食物過敏者,須嚴格戒口。另外,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勞累。在精神緊張、失眠、情緒變化加上感冒等情況下均可能出現濕疹或使原有濕疹加重情況。
濕疹皮膚的日常護理
皮膚過於乾燥為濕疹出現的原因之一,故平日的皮膚保濕工作也應兼具。潤膚霜、保濕水等均是皮膚保濕的利器,但對於護膚產品的選擇應小心謹慎,以溫和、無刺激性的產品為主。另外,洗澡對肌膚清潔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過度頻繁地洗滌會破壞皮膚的保護屏障,誘發濕疹。除了避免過頻洗澡,應更避免過緊、過厚衣物,首選棉質、透氣衣物,材質柔軟的衣物不易與皮膚過度接觸摩擦而至痕癢出現,防止因過度抓撓產生濕疹。如果皮膚因為劇烈痕癢而出現脫皮出血,必須盡快清潔消毒有傷口的皮膚,防止細菌感染。濕疹皮膚患者必須經常保持皮膚清潔乾淨和適當保濕,皮膚護理是防止濕疹復發的關鍵。
對於新冠肺炎經常佩戴口罩和經常使用消毒清潔用品而誘發的濕疹,建議加強面部皮膚的清潔和保濕,手部皮膚必須洗手後盡快塗上潤膚品。
食療建議(一):清熱涼血飲
材料:蒲公英十克,金銀花十克,杭菊花五克,茯苓十克,生薏仁十克,白蒺藜十克,白癬皮十克,玄參十克,赤芍五克,甘草三克。
製法:先將以上材料洗淨,加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慢火煲20分鐘即可,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祛濕、祛風止癢,涼血解毒。
適宜:各種急性期的濕疹,伴有紅腫熱癢和煩躁症狀。
(注意:孕婦、嬰幼兒、脾胃寒涼者慎用)
食療建議(二):健脾潤膚湯
材料:太子參,淮山藥15克,炒扁豆15克,茯神15克,百合十克,北沙參十克,南、北杏各十克,陳皮三克。
製法:先將以上材料浸洗乾淨,加適量清水,大火滾後轉慢火煲一小時即可,可加豬瘦肉及食鹽;或加適量冰糖作甜食。
功效:清熱袪濕,滋陰潤肺。
適宜:各種慢性期的濕疹,伴有皮膚乾燥痕癢和疲倦症狀。
(注意:感冒者不適用)
(注意:以上食療建議純粹屬於筆者個人經驗,各人體質和情況不同請徵詢醫師後服用為佳!)
原刊於《紫荊養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