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特首董建華有句名言:「國家好,香港好」。這句話放在近百年中國和香港的歷史上量度,並不是恆常正確。另一個較為接近真相的說法是:香港在二次大戰後騰飛猛進,成為舉世矚目的東方之珠,而未來能否依然艷光四射,還是逐漸褪色,取決於由中共領導的中國政府如何制定和執行對港政策。
中共對港政策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由時任最高領導人拍板決定,下面如實執行。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1949年,紅軍擊敗國民政府,席捲大陸後,本來可以乘勢收回香港,洗脫百年恥辱。此舉絕無難度,一來沒落的英帝國無心抵抗,而高舉民主人權的美國也不會為一塊殖民地大動干戈。然而,一生不斷革命鬥爭、天不怕地不怕的毛澤東卻決定讓香港保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這個有損國家面子的決定,除了令英國成為第一個承認中共政權的西方國家外,也為中國帶來很多好處,例如在韓戰時期透過香港取得物資,保留一個與世界連接的窗口等。這個政策令香港避過內地連綿不絕的政治運動,可以在穩定的環境下發奮圖強,惠及國家。在文化大革命的瘋狂歲月,香港發生六七暴動,這個八字真言依然不變。因此,無論毛澤東在內地如何被評價,他對香港絕對是有功無過。
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中央對港政策的第二個階段,自然是由鄧小平於1984年決定的「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在中英談判香港前途風雨飄搖之際,這是個既能體現中國主權,收回香港,又能保持香港繁榮穩定的劃時代創舉。雖然一國兩制是中國內政,但這項政策能夠在香港回歸前發揮穩定作用,及在回歸後一段時間促進香港持續發展,國際社會(包括美國)的認同是個不應忽視的因素。
全面管治,一國為主
中共對港政策的第三個階段始於2014年,國務院頒布一國兩制在香港實施的白皮書,其主旨是強調中央擁有對香港特區的全面管治權。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此的解釋是:中央的全面管治權和特區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而一國兩制實踐不會變形、不會走樣。然而,不少港人的印象是今屆特首對香港內部事務的自治高度好像愈來愈矮,而中央對特區政府的監督或直接指令卻愈來愈多。我會形容這項對港政策為「全面管治,一國為主」。
一國兩制能否保持不變至2047年,還是已開始邁向一國一制,是今天很多港人心裏的疑問。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