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海洋公園,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尋求立法會向其注資54億元,以應付未來一年營運開支。記性好的讀者,會記得兩年前財政預算案已向海洋公園的教育項目撥款3.1億元,並向本地中小學生派發1萬張免費門票。蝕錢多年的海洋公園今次叫價更高,皆因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無奈暫停服務,本來已經慘淡的生意變成零,無力償還債務,於是要政府用公帑急救。
這筆54億元除以香港人口,大約是每人700多元,等如被迫去海洋公園一兩次。如此拯救海洋公園的生態,值得嗎?
先講成本。就算海洋公園沒拿撥款,甚至不用蝕錢,不代表香港人就不用埋單。佔地91.5公頃,還要是鄰近地鐵站的無敵海景地段,超級保守計算,市值至少也有2000億元吧?政府有租不收,香港市民其實在間接補貼這一筆市值租金。就當土地有使用限制,不能用作發展起樓,但總可以起醫院起學校甚至起公屋。只要海洋公園一日免租佔據土地,香港人就犧牲了其他用途可帶來的利益。
再講效益。支持保留海洋公園的一個常見論點,是香港作為旅遊城市,需要一些吸引遊客的景點,如果海洋公園倒閉,香港就少了一點特色。對的,其實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藝術館、博物館都是蝕本生意,政府用公帑支持,是因為這些景點有其「界外效應」,除了文化價值、身份認同之類較抽象的東西,遊客還會慕展品地標之名而來,惠及整體經濟。
生意欠佳的主題公園
先不論從保護動物權益的角度看,觀賞動物表演是如何的落後時勢,海洋公園既沒有代表香港的歷史文化意義,又不見得是遊客非去不可的打卡地點,基本上只是一個生意欠佳的主題公園,實在難用「界外效應」去justify可觀的公帑補貼。
海洋公園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在理想的世界,政府會「實證為本」,用數據說明海洋公園為何值得繼續投資。回到現實,政府當然不會這樣做,只會告訴你「倒閉會影響園內2000個全職職位,以及園內飼養的7500隻動物」,但不會解釋是否物有所值。我們的邱騰華局長還有另一個看法:「我仍然堅信香港人、香港社會,以至立法會議員都不想海洋公園因此倒閉,因為若不是這次疫情,它還有一些生機」。原來香港人對海洋公園的愛是無條件的,就如這無條件的54億元撥款一樣,我們都樂見政府慷慨解囊,讓海洋公園繼續追尋那虛無縹緲的「一些生機」。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