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確定性:一個人和一個被摧殘的制度
沒有比這次疫情更加突顯一個制度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摧殘。美國民眾對病毒的認知是疫情蔓延的因素之一,但一個大國領袖的拙劣表現無疑雪上加霜。不少美國人從中看到了,他們曾經深信不疑的制度早已被病毒侵襲。
一個國家,就和一個人、一個企業一樣,面對危機時刻才會露出真面目,就能看出一個領袖是否可以帶領民眾度過艱難時刻。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美國政府一年前還進行過一次流感大流行的全面戰爭演習,那次演習名為「紅色疫災」,以中國爆發的一場疫情作為假想敵,美國有1.1億人感染,770萬人住院,58.6萬人死亡。
《紐約時報》報道,政府官員和情報專家一再發出警告,但特朗普一再淡化病毒的嚴重性。國家安全委員會負責跟蹤流行病的辦公室1月初就收到了情報,預測病毒將蔓延美國,並提出讓美國人居家工作、讓芝加哥這樣的大城市封城等建議。但直到3月,特朗普都在迴避這些措施。倍受尊重的專家福奇,多次與特朗普意見相左,也認為政府的行為影響了這次美國的抗疫行動。特朗普從2018年開始,逐年減少公共衛生部門預算,大幅削減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費用, 2021財年的預算僅為70億美元,還不到軍費開支的1%,這客觀上加劇了疫情爆發後資源和人手的短缺。
特朗普一再淡化病毒嚴重性
從特朗普身上我們看到了全球出現的新現象,一個「準獨裁者」的身影在白宮搖盪,這或許也是全球化的另一個縮影。他任何時候都聲稱自己對疫情了如指掌,親自指揮,而所有的錯誤都是別人的,反而批評媒體的報道不真實。令人恐懼的是,白宮也出現了抬轎者,投其所好。
《紐約時報》甚至發表「特朗普還有人性嗎?」一文,質問特朗普的冷漠、傲慢、小氣、刻薄、自戀和唯我,讓美國徹底崩潰。在美國處於恐慌狀態時,他的回答是「我完全不承擔責任。」「你知道我在臉書上排名第一嗎?」而在《華盛頓郵報》,在布殊政府任職的保守派人士格爾森也忍不住批評,指特朗普的精神世界是「一個巨大、無跡的荒原」。
將美國疫情蔓延歸結為特朗普一人也是不公平的。美國主流媒體在疫情蔓延之前因其自由主義和反特朗普的立場而過分聚焦國會對特朗普的彈劾案,也忽視對新冠病毒在美國蔓延的跟蹤報道。普通民眾也不認為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病毒,在發現西雅圖的第一個病例之後,美國民眾並不以為戒。我在西雅圖的朋友,就親眼目睹了自己所在的社區的白人朋友很不理解華人鄰居為何如此緊張,甚至他打電話給白人朋友,對方竟然表示如果是談病毒,就可以掛電話了。
一個人可以摧毀一個制度,一個人也可以拯救一個制度。出現在日本北海道的救災故事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擔當的年輕執政者,如何讓病毒在北海道停止蔓延。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美國,過去幾周裏,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紐約,特別是州長科莫的行動和特朗普成了鮮明的對比,但科莫最初也輕視了病毒的蔓延。
在美國,病毒蔓延最嚴重的三個州,加州的表現突出,而舊金山則堪稱典範。這離不開舊金山公共衛生局局長和舊金山市長。前者曾在奧巴馬政府負責艾滋病防疫政策,格蘭特在1月20日西雅圖發生美國本土第一個案例後不久,就和市長一起啓動了緊急行動指揮中心。2月25日舊金山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是美國第一個採取如此「激進」行動的城市,也是最早實行社交距離的城市,和最早採取「居家避疫隔離令」的城市。
民主、共和兩黨抗疫出現分歧
但是舊金山的先見之明,在自由主義盛行的美國並不容易獲得理解。特朗普的遲緩行動與美國民眾,特別是共和黨支持者的看法有關。不少共和黨支持者認為這是民主黨和中國的陰謀,即便疫情已經在紐約蔓延,在共和黨執政的各州依舊沒有嚴格執行社交距離政策,一些教堂在復活節假期,教友依舊聚集。這也就不難理解特朗普在3月疫情依舊極為嚴重的時刻,就草草宣布美國的經濟活動可以在復活節假期恢復正常。
復活節過後全美各地竟然爆發了解放民主黨執政的各州的抗議行動,要求取消居家令,要求復工,即便洛杉磯也發生了要求開放海灘的抗議活動。《華爾街日報》的民調顯示有高達58%的人反對恢復經濟活動,但也有高達四成的人支持這麼做,而且數字愈來愈高。
共和黨和民主黨在疫情控制上的分化也體現在民意,最新一次蓋洛普民間調查顯示94%的共和黨人認可特朗普對危機的處理,而民主黨人則是27%。這樣的分裂也體現在國會山和白宮的對立上。911之後共和、民主兩黨還有過短期的共識;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兩黨也曾攜手合作。但在這次疫情失控後,美國政客卻無法共同針對病毒這個共同的敵人,兩黨總統候選人都爭相攻擊對手向中國跪低。
中國「崛起大國」光環黯然失色
全球化讓我們看到了「準獨裁者」現象,有如病毒在全球蔓延,也讓我們看到了民眾智商普遍的下滑。特朗普決定不再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資金,比爾蓋茲則決定向世衛捐款,而美國極右派竟然攻擊他賣國。我美國的朋友將此現象戲稱為美版義和團。
特朗普在國際上也製造和盟國的對立,從宣布禁止歐洲各國公民入境並無事先徵詢盟友的意見,到要求G7發達國家一同譴責中國,到指責世界衛生組織偏袒中國並凍結資助,歐美之間的矛盾極為明顯。特朗普試圖買斷德國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阻止美國公司向加拿大出口口罩,還在半路攔截中國運往歐洲的口罩,引起德國和法國的巨大反彈,稱美方的舉動有如「現代版海盜」。
疫情會令美國發生怎樣的改變,取決於美國如何應對。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已喪失了在這次抗疫中的領導地位;但疫情也令中國「崛起大國」的光環黯然失色。
四、不確定性:一個國家和一次不可錯過的機會
對中國而言,這場抗疫有兩個分水嶺,一個是1月23日的武漢封城行動令全球震驚,取得了成效,醫學專家一直強調保持社交距離和居家隔離是疫苗發現之前控制疫情最好的方式。另一個是外交部新發言人趙立堅,3月13日在推特賬號上稱新型冠狀病毒由美軍帶到武漢,美國為此召見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表達抗議。事隔近一個月,他表示這是他對美國政客污名化中國的反擊。
如果1月23日全球是以沉重的心情看待武漢發生的疫情,但也是旁觀者的心態。對封城的行動驚訝而又不解,期待而又惶恐。但3月13日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恰恰當天特朗普正式宣佈美國進入緊急狀態,投入500億美元抗疫。自此之後美國疫情一發不可收拾,在武漢封城三個月後的今天已突破85萬人確診,是中國確診人數的十倍。
3月13日也標誌著中國在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後,開始了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大反擊」。這場大反擊不僅僅限定在充滿民粹主義的自媒體里,參與者也不僅僅是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這場「大反擊」的結果不言自明。崔天凱大使接受美國新聞界的採訪以及後來在紐約時報的文章,突顯了在這一個比誰道德和智商更低的世界里,我們多麼需要理智的聲音。新華網有關法國民眾團結抗疫的報道,以及法徳「發動機」如何引領歐洲抗疫的文章,充分說明了「戰狼」鬥志不僅無法給國家加分,反而得罪了本需要團結的朋友。
病毒變異與全球裂變系列三之二
本系列文章: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