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香港《基本法》頒布30周年,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分別撰文,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林鄭特首在文中稱:在《基本法》保障下,回歸後的香港在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法治和司法獨立、市民權利和自由,以及對外事務,取得長足發展,顯示落實「一國兩制」是成功的。駱主任在文中強調體現「一國兩制」的初心是《基本法》的立法目的,即是《基本法》序言明確規定「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
本文不談林文有關港人享有的自由在回歸後有增無減,以及駱文有關建立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體機制等具爭議性的表述。我也不重複對突然而來的「監督權」的疑慮。本文集中討論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和港人都無異議的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目標是致力保障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
兩宗國際新聞令香港蒙上陰影
從實用角度看一國兩制,中央容許香港保持與內地有別的制度,和港人享有較內地同胞多很多的自由,是因為這些「特色」是香港維持繁榮穩定的要素。雖然內地的經濟發展對香港經濟發揮極大作用,但香港的國際地位,包括金融中心是沒有一個內地省市可以替代的優勢。現實是,作為世上最大最強的金融經濟體系,美國如何評價一國兩制的實踐,特別是香港是否享有《基本法》賦予高度自治的實際權力去保持本身的制度,對香港的國際地位有決定性的影響。在這方面,近日有兩宗國際新聞令香港蒙上陰影。
第一宗新聞是國際知名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公布2020年度「經濟自由指數」,25年來一直排行全球第一的香港,被新加坡取代。基金會稱,近期香港的政治動亂阻礙經濟活動,以及香港與中國內地各方面的融合,對經濟自由增加風險等因素,開始削弱香港作為全球最佳營商地點的聲譽。
另一宗新聞是美國有關部門否決谷歌興建連結香港的海底電纜,但同意電纜連結台灣,此舉除了影響香港的亞太區資訊樞紐地位外,也反映美國對香港的高度自治有疑慮,不想增加本身國家安全可能受損的風險。
站在國家主權的高度看,《基本法》與外國無關。但從保持香港的長期繁榮角度看,外國如何看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實踐,卻是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