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全球大流行病的結束似乎仍然遙遙無期。但是,就算疫情過去,它帶來的影響並不會隨之而去。就像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一樣,瘟疫不僅帶來了無法抹去的心靈創傷,還惡化企業與民眾之間的財富差距。
也許幾個月後,當我們終於可以安心地在住所附近自由活動時,我們會發現那家年輕拿鐵藝術家的咖啡小店已經消失,難民家庭辛勤經營的烤肉店也不復存在。而那些再次擠滿游客的購物中心裏的連鎖店,卻都擴張了。
小型企業破產風險最高
經濟停擺期間,小型企業,尤其是服務行業中的小型企業承擔的破產風險最高。美國餐飲名廚David Chang,在紐約擁有八家餐廳,其中一家已經連續11年上榜米芝蓮星級餐廳。他對曼哈頓大多數餐館的生存狀況表示擔憂,並呼籲政府應該積極干預,給予幫助。
資金緊張的小商家隻能選擇向銀行貸款來填補經常性開支,或者乾脆關閉。美國截至3月28日的當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達到660萬人,這個史無前例的數字表明許多商家已經被逼選擇了後者。
同時有研究表明,高薪僱員大多在大企業就職,這意味着最近被小企業解僱的許多員工都集中在美國收入較低的階層。
除了服務行業外,那些處於全球供應鏈下游,向大型製造商和批發零售商提供零件和組件的小型製造商最容易受到「牛鞭效應」的影響──終端消費者需求量的減少,會通過供應鏈環環傳遞,最終給他們帶來幾倍大的衝擊。
一些政府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積極採取行動。美國政府於3月底簽署一項抗疫救助計劃,其中包括面向小企業的價值3500億美元的援助貸款。
如果貸款的首兩月用於支付工資,房租或水電費,部分貸款可以得到免除。但銀行方面,會因為他們擔心這可能會對資產負債表造成負面影響,並不願意提供貸款。
其他政府則可能並沒有充足的財政儲備來支持類似的計劃。例如,在擁有全球最高租金成本的香港,由於政府在疫情打擊下創下歷年最高的預算赤字,並且可能會持續數年,香港政府只能充當保證人的角色,保障銀行給小型企業發放貸款,並給房東施加壓力,要求他們降低租金。
據香港餐飲服務管理協會稱,自去年6月以來,全市28000家餐廳中有1000家關門大吉,如果疫情繼續下去,在未來幾個月內可能還會有1000家門店倒閉。
因此,那些在新冠病毒風暴中倖存的商家面臨的競爭將大大減少,能夠進一步發展。
在現階段擁有市場支配能力或足夠資本的企業將會成為最後的贏家。那些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的大型企業,例如快餐連鎖店及名牌服飾的零售商,極有可能利用其議價能力與房東協商減租。而那些技術資源豐富的企業則可以通過將業務轉移到線上平台等一系列舉措,快速改變他們的業務形態。
航空業迎來重大變局
航空業則可能會迎來重大變局。由於幾乎所有政府都實施了旅行禁令,並加強了檢疫要求,航空業務已經大面積癱瘓。沒有政府的救助,許多本就負債累累的航空公司將很快走向破產,或者被資金充裕的競爭對手收購。
大多數航空業的並購都得到了收購方政府的支持。就如同2001年9月11日恐襲後的併購浪潮一樣,倖存者最終將享有更多的市場支配力和議價能力,可以收取更高的票價。
線上學習新商機
另一個例子是我所屬的教育部門。許多老師剛剛完成了他們人生中的第一場直播講座。數以億計的學生現在必須在線上進行所有的課程,這讓他們意識到其實線上學習的體驗也並不算差。
他們可能還會發現,另一位在數千里外的大學中教授相同課程的講師要比自己學校中的老師好得多。
這場全球瘟疫給世界帶來了一個錄製課堂的巨型資料庫。有些可能永遠不會被重新播放,而那些最優秀的老師的課程則會吸引全球的觀眾。除了大量的線上公開課之外,規模經濟將帶來新的商機,比如,幫助那些名師去推銷他們的課程。
貧富差距擴大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此外,由於全球範圍內實施的量化寬鬆政策和各國央行的干預措施,瘟疫之後收入和財富的分配可能進一步失衡。大量的資產收購將市場價格推向新高,隻有資產的持有者能夠從中獲益。
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復蘇階段,我們已經看到過類似的現象,當時由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發放的數萬億美元的財政刺激推高了全球資產價格。
此後,發達經濟體通脹低迷,就業增長態勢持續疲軟。這表明財富效應未能如預想的那樣惠及大眾,也沒有刺激到實體經濟的消費需求,貧富差距反而擴大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在中國,也曾出現過類似的財富不平等加劇的現象。2008-2009年的4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計劃導致股市過熱,房地產市場空前繁榮,而企業間的資本分配效率卻很低,那些跟政府聯繫的企業得到信貸支持要比普通企業容易得多。
這與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The Great Gatsby,又譯《大亨小傳》)中所描述的不謀而合,1920年代西班牙流感拉大了美國的貧富差距,最終在大蕭條和二戰後才得以彌合。
為了防止下一次全球危機的爆發和蔓延,我們都應警覺:當下的全球瘟疫可能造成比過去更嚴重的收入和財富分配的失衡。
原刊於《南華早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