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 2019 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工作踏入第三個月,香港的疫情經歷了驚濤駭浪,不容半點鬆懈。近日確診數字大幅回落,大家都舒一口氣,但鑑於疫情反覆,政府仍須嚴陣以待。
疫情發展
過去一個月,疫情繼續在全球多國極速蔓延,確診個案由一個月前的40萬宗,上升至今天的260萬宗,升幅高達六倍,而死亡個案亦高達18多萬宗,令各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極嚴厲的「封城」措施。同期,受外地疫情影響,大批在外港人回港,包括在歐美國家,特別是英國留學的學生,令本港平穩了一段時間的疫情,隨着大量的輸入個案,自3月中起變得嚴峻,至3月底到達高峰。
在3月27、28及29日,本港分別錄得單日65、64及59宗確診個案。我們當時都極之擔心,因為若每天新增60宗個案須入院接受隔離,而據醫管局統計,每名確診病人平均住院日數為15至20天,只要這個新增確診個案數字持續一個月,醫管局的1200多張隔離病床將爆滿,香港醫院系統承受的壓力將難以想像。
我們雖然深感憂慮,但沒有自亂陣腳,而是繼續按疫情發展迅速應變,參考專家意見;我們亦咬緊牙關,果斷地採取嚴厲的措施應對。確診個案由 3 月底的高位回落,到4月12日重回個位數字,並維持至今;而且絕大多數個案屬輸入或其緊密接觸者,顯示我們防止了社區傳播,香港再一次化險為夷。
抗疫工作
由於政府在3月底前已全面落實多項嚴控關口的措施,包括自3月25日起禁止所有非香港居民從海外國家或地區乘搭飛機入境,過去一個月推出的抗疫措施集中在加強對抵港人士的病毒檢測和限制社交接觸,防止病毒傳播。然而,我們並沒有如一些海外國家般禁止市民外出,大部分食肆和商舖仍然營業,盡量維持市民的日常生活。
過去一個月政府因應疫情發展落實的主要措施載於下表︰
決定將各項加強社交距離的措施延續至5月初,對受影響的行業無疑是進一步的打擊,政府完全明白業界的失望和不滿,但當我們環顧世界各地爆發第二波或第三波的疫情,就不敢掉以輕心。應對公共衞生危機,政府往往亦要考慮措施對經濟、民生和市民生活的影響。我記得政府抗疫工作的其中一位專家梁卓偉教授曾經以「三人拔河」來形容政府作決定時的難度。
我們會繼續聆聽專家和各界意見,不斷按實際疫情調整“Suppress and Lift”的策略,希望做到張弛有度。
支援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和企業
超過三個月的疫情,對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衝擊,很多企業面臨倒閉或要進行裁員,很多家庭及市民的生活陷入困境。政府統計處發表的最新勞動人口統計數字,2020 年 1 月至 3 月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 4.2,為超過九年來的高位,情況令人憂慮。
政府會全力保住員工的就業、減輕企業和市民的財政負擔,以及部署經濟在疫情受控後可以盡快復蘇。兩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及相關支援項目以及財政司司長早前在《財政預算案》公布的紓困措施(尚待立法會通過),涉及總額為2875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十,這些措施正逐步落實,協助企業及市民渡過難關。
同心抗疫
過去一個月的抗疫成效得來不易,有賴全港市民同心抗疫、醫護緊守崗位、政府部門通力合作和各行各業的理解。我有信心我們「守得住」疫情,香港「撐得過」經濟寒冬,只要大家再多忍耐一時,定可迎來陽光燦爛的明天。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鄭月娥
2020 年 4 月 25 日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