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一位舊家長聯絡我們,表示他的孩子在美國留學時,曾就讀一所另類學校,學校名稱叫Living Wisdom School,該校校長名叫Natai,亦是學校的創辦人,他剛剛退休,想到世界各地分享他的辦學經驗。舊家長有4個孩子,都曾參加過自然學校早期的自然體驗活動,留下深刻的回憶,他們認為自校的朋友及家長,都會對Natai辦的Living Wisdom School很有興趣,故請我們安排舉辦一場分享會和一場工作坊。
身心平衡的人 都有良好學業表現
當Natai開始教學生涯,沒多久便發現孩子的學習動機不佳,一般學校亦過分重視學業成績,因而開始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便開始着手籌辦一所另類學校,並於1972年創辦了Living Wisdom School。學校位於內華達州阿南達村(Ananda Village)內,阿南達村是以理念建立的小村。最早認識阿南達村,是因為自然學校母會自然協會,應用的「Flow Learning流水學習法」,是來自美國自然教育家Joseph Cornell,而Joseph Cornell正是阿南達村的村民,自然協會創辦人知秋和清水,及自校老師河流曾先後拜訪過這條小村莊,也因為此而認識Living Wisdom School。他們回來時曾分享過學校的小片段,知道學校由幼兒到高中教育都有,學生人數也不多,規模也就和自校差不多。
及後自校有家長為了升中,決定遠赴美國,入讀Living Wisdom School,媽媽也入村,陪伴孩子學習。另外曾參加自然協會早期自然體驗活動的另一位家長,也舉家搬到阿南達村,讓四個孩子入讀Living Wisdom School。記得她們分享的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位女生,她完成初中,便決定到外面升學,由找學校,報名申請到面試等一切事情,都是自行辦妥,獨立自主。可想而知,Living Wisdom School很重視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另外家長也有當一些兼任教學的工作,她分享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明白到放手的重要性,也愈加明白在自校當老師,是很困難的。
今年初,終於有機會和Living Wisdom School的校長見面交流,當然欣喜期盼他的來訪。
Natai認為平衡的生活,比較追求學業成績更為重要,一個能生活上有所成就的學生,其學業成績也會有優異的表現,而平衡的生活是指身體和頭腦要有均衡的發展空間。他分享了一張圖片,圖片中有人頭小身大,有人手部特別粗大,身體卻異常小,也有人是頭大身細,這些都是身體不平衡的表現。他發現,他們的學生不會花太多時間追逐成績,但在不少公開的考試,卻有優良的表現。他相信,身心平衡的人,都能有良好的學術表現。
他把學生分成四個階段,0-6歲是發展身體,6-12歲是情感發現,12-18歲是意志發展,18-24歲是智慧發展。這和香港自小要多才多藝,重視考試及學業成績,不斷補習的主流教育觀有很大的分野。
追求平衡生活的卡片
然而,要如何幫助學生去獲得平衡的生活呢?Natai分享了一疊咭片,分派給與會者,我獲派一張咭片,是一張A5大小的咭紙,一面是藍色小鳥的照片,照片上方有兩行英文字,寫上”life skills action charts”及”choosing happiness”,照片下方寫有一句出自已故美國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的說話,內容是”A person will be just about as happy as they make up their minds to be”。
翻轉另一面,標題是”choosing happiness”,下面寫有使用此咭的指示,然後有六項建議活動,同學不一定要做齊六項,可選其一至多項。六項分別是choosing、energizing、affirming、helping、smiling及noticing。每項標題後有詳細說明,例如choosing,意思是安靜地感受快樂的時刻,對自己說:「此時此刻,我可以選擇快樂!」。又例如affirming,每天寫或讀出三次:「我內在很快樂,有能力不受外間影響到我是快樂或傷心!」
下面是一個空白表格,寫上六項建議,每天完成其中一項建議,便在空格內剔,表示已完成,一周後檢視自己是否為自己選擇快樂,而有所行動。
這是一套咭,practicing peace、expanding sensitivity、building will power、working with others、living truth、exploring flexibility、getting up in the morning等共15張咭。主要功用是協助學生,自行檢視,及安排改進自己的生活技能,真是實用的圖咭呢!分享會後,我們請求Natai同意,翻譯為中文版,希望未來在自然學校,供學生使用。
後段是家長的分享,學校的中學部每年都會做drama,通常都是老師編寫劇本的,但有一年她的大兒子說要寫劇本,老師也放心交給他。老師也很重視身教,要求學生做的事情,老師都一定會做到,例如老師每天都會冥想,做瑜伽等。每年亦會舉辦一次Service Adventure Trip,一切行程由學生安排,行程費用由學生自行籌募,她的孩子便因為想去參加,而去打工賺錢,也因此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和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她的大女現在到農場打工,也沒有薪金,但依然樂在其中。家長也有成長,在見證孩子成長的同時,也學會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香港主流教育大都是追求考試成績,但教育若只重視成績,把人訓練成沒有靈魂的肉身,失去意志,沒有公民使命感的人,長遠對社會也不見得有用吧!記得曾閱讀中大沈祖堯校長的一篇文章,他發現入讀中大的精英,原來不少有抑鬱症,年輕人花那麼多時間學習和應付考試,成功考入大學,成為了社會精英,卻身心不平衡,香港教育,恐怕應該要改變了吧!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