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專業批評反暴其短

北京高層每次處理台灣的國際活動時,也按實際情況而行。這一次,大陸傳媒和建制派的批評反而令世衛用了「台灣」或「台灣的」字眼,可謂批評得不專業了。

香港電台英文台《脈搏》節目訪問世界衛生組織助理總幹事艾爾沃德(Bruce Aylward),後者因為台灣地位問題而出現「疑似忌諱」的迴避。這事引起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也反映了南轅北轍的思維。

香港和國際普遍認為這是公眾關注這問題,因為台灣的衛生和防疫水準一向得到世界公認,應有一定的角色;艾爾沃德迴避問題,顯得十分彆扭。國際輿論由此引伸,世衛受到中國的影響,反映世衛被中國政治化,才要貶低台灣的地位和影響。總的來說,對艾爾沃德的負面評價較多。

內地傳媒(以中央電視台為例)則認為,艾爾沃德的回應方式(即使不知何故斷了電話)值得讚賞,不談台灣地位問題「是世衛在正式場合的態度」;並表示「以疫謀獨,此路不通」。跟着,香港建制派人士也批評這樣提問「不專業」。總的來說,褒艾爾沃德而貶提問的記者。

豈料,世衛其後發表聲明,除了肯定台灣在衛生和防護方面的貢獻外,還罕有地使用了”Taiwan”和”Taiwanese”的名稱,而不是「中華台北」。就英文而言,有一點模糊,可以解讀為避開了一些敏感問題,但也許大陸仍會有人感到不高興。

陳馮富珍已搞了一些小動作

其實,當陳馮富珍擔任世衛總幹事時,已搞了一些小動作,先在內部文件把台灣的名稱改為「中華台北」,然後逐步公開化,以為這樣可以貶低台灣,北京高興。誰知,後來有人點醒北京,如果把「中華台北」之名固定下來,假設台灣突然願意以「中華台北」之名要求加入世衛,這不是為台灣開了一條路嗎?須知道,台灣已用「中華台北」的名義,成為國際奧委會的成員,顯示台灣在國際體壇的存在。這是當年台灣搞務實外交的方法之一,只要讓國際社會認識台灣,名稱可以彈性處理。

其後,北京高層每次處理台灣的國際活動時,也按實際情況而行。這一次,大陸傳媒和建制派的批評反而令世衛用了「台灣」或「台灣的」字眼,可謂批評得不專業了。

對於艾爾沃德盛讚中國防疫工作做得好,毋須一概指責為「利益驅使」,只視之為官話就行了。他說如果染疫,也想在中國治療。沒錯,中國一定會把他當作上賓,因為這是最合用的生招牌嘛。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劉銳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