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教育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教育側重於生存之道、成功之法和快樂之門,缺少「苦難教育」。然而,在人生的旅途,無法控制的天災人禍隨時都有可能降臨。

古時有一屠夫,中年得子,滿心歡喜。數年後,屠夫不幸身患絕症。他望着尚未成年的兒子,痛苦不已,心中反覆思索,「除了錢之外,還應該給他留點什麼呢?」苦思良久,靈光一閃,屠夫的嘴角不禁浮出一抹微笑。

小男孩生日那天,屠夫送給兒子一個特別的禮物──一隻可愛的小豬。小男孩十分喜愛,與之形影不離。看着小豬一天天地長大,小男孩心中的恐懼也與日俱增,因為他從小就明白:小豬養大了,就會被宰殺。終於有一天,屠夫告訴兒子,「你的那隻小豬已經長大了,再過一段時間,我殺牠時,你也來一起幫忙。」小男孩悲傷之餘,更加珍惜跟小豬相處的每一天。到了定好該殺小豬的那天,爸爸病逝了。小男孩很傷心,但沒有崩潰,因為父親對他的「苦難教育」已初見成效:勇敢地面對、接受「苦難」,包括「失去」的心愛之物和親人。

正確對待生命中的「苦難」

在當今社會,我們的教育側重於生存之道、成功之法和快樂之門,缺少「苦難教育」。然而,在人生的旅途,無法控制的天災人禍隨時都有可能降臨。甲型流感H1N1、禽流感等毀滅性傳染病,正威脅着人類的生存,令人感到恐懼、不安;金融危機使得資產縮水,令人感到憤怒、委屈;海嘯、地震等天災,頃刻間奪去無數親人的生命,令人感到絕望、無助;火災、飛機失事等突發性事件,使人措手不及,令人活在傷心和煎熬的折磨中……當人們身處無法控制的災難之中時,由於平時缺少「苦難教育」,災難來臨之時心理準備不足,自然沒有面對災難的勇氣,很容易產生灰心與迷茫、逃避與放棄、責問與怨恨、痛斥與咀咒等負面情緒。這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加劇矛盾與衝突,成為家庭、組織和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後果十分嚴重。

5月12日是四川地震周年紀念日。我們理應利用這個特殊的日子,呼籲人們重視「苦難教育」,正確對待生命中的「苦難」,勇敢並積極面對「苦難」的挑戰,減低災難帶來的損害,更能從當中學習、成長,增強生命的抗逆力和承受力,進而超越「苦難」本身,開始人生的新起點,賦予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原刊於《逆境中的從容》,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李焯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