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醫學院院長梁卓偉在3月17日(周二)的「港大抗疫」直播節目中,指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中國的第一波爆發已結束,但在經濟和社會活動恢復的情況下,加上國外輸入病例增多,仍面臨第二輪爆發危機。而歐洲、美國及英國等國家,已來到第一波本地疫情爆發的急速上升期,將持續一兩個月。
至於伊朗、非洲、印度、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的疫情也不容忽視。全球異步爆發第一波本地疫情,需要再等待至少2-4個月才會完全結束。但當南半球國家進入冬季,將有可能迎來新一波的疫情危機。因此,新冠肺炎會成為接下去一年的常態。
梁卓偉教授自疫情爆發以來,身處第一線調研,他相信新冠肺炎疫情令人擔憂,但不是一個無法克服的挑戰。他呼籲各個國家即刻協同合作,「我們在同一條船上,」他說,「保持冷靜,保持健康,保持理智。我們將克服它。」
此次直播由紐約石溪大學客座教授 Sree Sreenivasan 主持。Sree 教授位於美國紐約,透過 #askHKUMed #HKUCovid19 標籤蒐集來自美國、英國、澳洲、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的提問。由香港大學科創習新 TELI 提供直播技術支持。
訪問原文:https://fightcovid19.hku.hk/zh/a-global-conversation-with-gabriel-leung-dean-of-medicine-hku/
Q:香港政府剛剛宣布,美國和英國的入境人士必須進行「強制性居家隔離」,該政策的依據是什麼?
這類限制流動政策的最主要目的在於減少潛在感染旅客的進出。具體說來有兩點考慮,第一,任何國家或地區都不會希望潛在感染者進入境內,導致本地傳染,而影響到原本可以應付的本地感染局面。
考慮到目前的新冠肺炎已是全球範圍的大流行病,病毒可能已經進入大多數國家,第二個考量更為關鍵,也就是所有國家都需要防止出現本地醫療資源、公共衛生資源的不足。推出限制國際遊客進出的政策,可以防止本地出現輸入性個案,緩解本地醫療壓力。
Q:美國該怎麼辦?您對特朗普總統有何建議?
建議兩項關鍵策略,提供更多的快速測試,確診病患,盡早隔離;以及追蹤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
新冠肺炎在無症狀階段也具有較高的傳染性,根據我們最新的研究,所有新冠病毒感染中,有40% 發生在潛伏期。這是非常大的比例,不同於 MERS 或 SARS 這類新冠病毒的「表親」,這個比例相似於傳染性極高的流感。
Q:您能和我們分享一個在應對這種大流行病方面做得很好的城市的例子嗎?
每個政府都在盡力而為。新加坡在疫情的風險溝通上做得不錯,我前幾天在新加坡時看了一場新加坡總理在電視台的直播講話,他對疫情現狀的掌握,以及他能夠用三種新加坡官方語言告知民眾疫情狀況,都令人印象深刻。新加坡將疫情控制在一個很低的範圍,從數字上看,香港同樣做得不錯。
Q:可以從中國和日本的防疫中汲取哪些經驗?
儘管在中國、日本及南韓均爆發了嚴峻的疫情,但如果你採取非常嚴格的社會隔離措施,例如居家隔離、停止社會運作等,仍然可以在2-4周內將疫情相對快地控制住。
不會推薦英國「群體免疫」抗疫策略
Q:您對英國應對這次疫情的策略有何看法?「群體免疫」是怎麼回事,為什麼這個概念引起了諸多分歧?您對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有什麼建議?
我不想干涉任何其他國家/地區的政策,但我會試着說明我對英國這些策略背後考量的理解。
首先,英國認為有一種「萬能藥」,即大規模的社會隔離和非藥物干預。我們已經在中國、南韓、香港、新加坡或意大利等地看到這種防疫措施。英國認為,這個被認為手段激烈,甚至稱得上嚴酷的「萬能藥」只能用一次。意思是,你不能一直封鎖一座城市,也不能一直要求大家遵循這種激烈的社會隔離措施。這種措施只能用一個月或兩個月,最多三個月。所以我認為他們判斷目前還沒到使用「萬能藥」的最佳時機,他們認為英國還未到大流行病的階段。
其次,他們相信自己的政策可以做到按年齡進行社會隔離,這樣就可以保護那些高齡易感人群,也是感染後最容易重病,甚至死亡的人群。
以上兩點應該是英國防疫策略的主要決定因素。目前來講,從數字上看,英國的情況還是可控制的。防疫策略最重要的目標是避免出現對醫療資源的擠兌,衛生系統不會發現自己不堪重負。英國目前也有在嘗試放緩重病患者流向醫院。
顯然,公共衛生政策背後需要很多權衡。大家討論的「群體免疫」這個說法,其實是一種由前因推至的後果,它指的是,如果任由病毒傳播,最終感染總體人口中的一部分,待他們好轉後,理論上來說就會對病毒免疫,最終達至「群體免疫」。這種假設並不是沒有風險的。你要如何按年齡隔離人群,優先保護高齡易感人群,如何控制感染率等仍待探究,從技術上講,這項政策很難推行。
我不會推薦這種策略,因為要確保萬無一失,太棘手了。而與此同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取了東亞國家的防疫策略。中國、南韓在疫情大爆發之後,採取我們建議的社會隔離策略,可以看到感染曲線大幅度下降,至少對第一波爆發來講,這個策略是成功的。新加坡和香港甚至都沒到第一次大爆發。與之相較,英國的策略操作起來更複雜,風險也更大。
Q:如何應對核酸檢測試劑的短缺?
有一個替代的選擇,也是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和中期於疫情核心武漢所做的,就是主要根據胸部CT進行Covid-19的臨床診斷。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在胸部CT放射圖上會顯示肺部出現毛玻璃狀的陰影。因而,如果你沒有測試試劑盒,臨床診斷和放射影像學診斷是一個很好的輔助方式。
無論如何,如果你感到不適,且病情較輕,以及沒有病床,那麼請待在家裏,自我隔離,並確保你可以密切監控自己的的症狀。如果你感覺自己狀況不如預期,那就要盡快就醫。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感染一般是輕度的,且可以自愈的。這也是那些沒有足夠核酸試劑盒,或醫療機構不堪重負的國家正在做的。這對於中低收入國家尤其重要。
Q:您認為對測試樣本中的Covid-19抗原進行匯總PCR檢測是否值得?
是值得的,特別在測試劑和實驗室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比如在機場,實際上有時候測試是集體進行的。用粘棉簽觸碰10位乘客,然後做一次機器測試,如果結果是陰性,那麼這10位乘客都是陰性;如果結果是陽性,那再依次檢查這10位乘客。這種測試方法提高了通量,也節省了測試劑。
Q:目前兒童被感染情況是怎樣的?以及,病毒是如何在每個人都隔離在自己艙室的情況下,在遊輪上傳播的?
雖然還未完全確認,但從深圳和武漢的情況看,兒童和成人具有相同的病毒易感性,但他們不一定生病或出現症狀。目前尚不清楚兒童是否會像成年人一樣繼續感染他人。
在遊輪上,遊客並不會每天24小時都待在艙室,他們會出來活動,吃飯等。另外,遊輪上也有船員等工作人員,他們要為遊客提供服務。因此病毒很容易在甲板上傳播。
Q:我住在紐約,目前正前往明尼蘇達州,並將會與我70多歲的父母一起在家,我需要先自我隔離14天嗎?
如果我是你,我會推遲出行,除非非常必要。你需要確保自己可以讓父母免於感染新冠病毒。如果你一定要出行且沒有其他地方居住,那麼確保你盡可能地與家人保持距離。
確保你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並保護好父母,盡量離得遠一些。目前,你與他們保持物理距離就是表達愛的方式。即使你們在同一個屋簷下,也要這樣至少一周。
世衛組織的譚德塞博士曾發起20秒洗手挑戰,我也會鼓勵大家真的去試着洗手洗20秒,這是一個可以持續保留的習慣。
Q:如何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
飲食健康,以及試着去做運動。目前,健身房不是一個好選擇。但如果可能的話,到室外去,去到一些開放空間。即使在家也要堅持運動,保持身體的活力。確保充足的休息。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