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作為老師,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會想過一個教育問題。這就是,哪一種教學法最適合幼兒教育呢?相信會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的人,會透過實踐和反思中嘗試尋找答案。這些人一定是重視教育,熱愛幼兒,想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筆者認為任何一種教學法,都各有所長。教師在課堂中用心演繹時,必定能各顯神通地靈活運用不同教學法的理念。無論理論與實踐,教學上還是心態決定境界,所以教學法都只是一種手法。用心才是最重要。
究竟,如何用心為學生呢?相信用心教學是第一步,視如己出就是下一步。將學生視作自己的親生孩子一般看待。尤其是,幼稚園階段的學生,老師除了日常教學外,細心觀察,無微不至的照顧,更突顯視如己出的重要性。在課堂上,幼師能載歌載舞地吸引幼兒目不轉睛地投入學習,相信能夠達到課前計劃的教學目標。幼師除了教授知識外,應能掌握幼兒的生理需要亦是重中之重。以課室的溫度作為例子,會否過熱?會否過冷?何時開啟空調?何時使用暖爐?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要先了解幼兒的需要,而且更可以從父母的角度出發考慮幼兒的狀況。
身教是十分重要
在生理照顧上,已經簡單說明了視如己出的重要性。從「仁」的角度來說,筆者引用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孔子認為一位求道的君子,他心中的思想會從仁德出發。而小人所想的是個人利益。下一句就說明了,君子會經常思考自己的行為,如何實行才能合乎聖賢的典型。而小人做事卻只想到自己有沒有獲得利益。相信擁有這一顆「仁」心的人,會積極進德修業,並隨時防範惡習的沾染。作為教師,身教是十分重要,凡事合乎典範規矩也是重要的修煉。
由照顧學生至個人修養上,都有所提升及掌握時,就要思考如何陪同幼兒共同成長。其中,《聖經》箴言第22章第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相信這就是一個明確而具體的方向,讓大家參考。當中「使他走當行的道」是指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期望能成為社會上的好公民,各方面都是合情合理。這為視如己出再帶出多一個層次的定義。無論是中國傳統智慧抑或是聖經的經文,同樣都是導人向善。相信由每位老師出發,用這個精神進行教育,再推至整間學校的文化氣氛,必定能培養出仁德兼備的學生。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