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數據擺明急速走弱,外界估計首季增長隨時連3%也不保。當然,如果未來幾個季度追上的話,全年增長維持大概6%也有可能,但現在問題在於,以現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及影響的程度,即使內地生產正常,海外需求仍然萎縮,屆時恐怕一整個上半年的經濟表現也要報銷。
當然,從內地A股表現及人民幣走勢,已經完全收復疫情前的水平,甚至乎更加之高,外國市場投資者正在煩惱之際,中國股市的投資者絕對安心得很,當中重點是政策。肯定,相比其他歐美市場、甚至亞太地區,內地潛在政策力度空間相當之大,尤其是財政政策方面,更是其他歐美地方望塵莫及,當中更不能忽視當局政策重點對問題的針對性,而非好像外國慣例是靠央行調節利率及流動性。市場是習慣活在政策憧憬美夢當中,有憧憬就有購買動力,A股仍然被看好,實在不難理解。
近期,將政策憧憬推上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項是有關潛在約2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項目計劃。當年4萬億元短時間推高經濟,今次20多萬億元,難道更為之壯觀,但後遺症更大?但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其實早前內地13省市已先後提示或整理投資規劃大計,涉及其實高達34萬億元,而如果真正具備明確規模的,就正正是內地媒體報道的9省市25萬億元。
內地當局不斷強調發展5G
可是,有內地券商發現,來自9省市的25萬億元投資規劃方案,其實是早前地方兩會期間就早已經提交,定義上完全不是新增為抗疫而推出的應對刺激方案。內地當局不斷強調發展5G,9省市及其他投資計劃其實大部分是涉及5G建設、其次是電子化及新能源等等,所以亦談不上是搞基建谷經濟的方案翻版。而重要是,省市層面的規劃構思,從過去而言,一定有相當水分,但根本是未經最後審批。其實野村更提到,如果以地方項目投資規模計劃,實際是較去年低2.8%。
財政政策之外,內地貨幣寬鬆政策預期亦持續升溫,市場利率不斷跌之餘,10年國債利率連兩厘六也幾乎不保。老實,內地市場已充分預期會減息、降準及更寬鬆,問題在於利率太低會否造成一面影響?由於財政部已有利息補貼專項貸款,減息逼切性相對較細。更重要在於,人民幣在近期國際市況波動期間相對呈強,內地如果帶來穩定匯率及相對高息環境,對吸引資金流入其實是更有利。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