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2020年2月26日發表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預算案內容會在此網頁同步發放。經詳細考慮後,政府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一方面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另一方面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00萬人,涉及約710億元開支。
陳茂波相信香港仍充滿生機
國際政經格局發生的深刻變化,使香港備受影響。與此同時,本地發生的社會事件,也使香港人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社會躁動不安,折射的深層次矛盾,並非短時間內可以化解,對香港未來的穩定和發展影響深遠,有待用心梳理。
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陳茂波選擇了象徵土地的顏色。「我相信,香港仍是充滿生機的土壤,但它會種出怎樣的收成,在於我們每個人選擇播下什麼種子、如何耕耘、怎樣灌溉。我相信,不管我們是什麼背景、懷抱什麼信念和理想,大家都十分珍惜和愛護香港。我們同在這片土地上生活,本是休戚與共、唇齒相依。或許香港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仍是一個容許百花齊放、自由發展的家園。即使有過失望,我們仍可以選擇對未來懷抱希望。即使理想不同,我仍希望大家擱置分歧,創造化解矛盾的空間,一起推動香港向前。」
惠及700萬市民 涉支710億元
香港的經濟因過去多月的社會事件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受到沉重打擊。面對經濟下行,預期來年政府收入會減少,政府必須審慎理財,確保財政穩健。但陳茂波相信在經濟不景氣和社會氣氛沉重的時候,即使面對財赤,政府也應多做一點。
經詳細考慮後,政府會向18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發放1萬元,一方面鼓勵及帶動本地消費,另一方面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預計措施可惠及約700萬人,涉及約710億元開支。政府會在立法會撥款後,盡快公布計劃的細節。
陳茂波必須強調,雖然這項現金發放計劃涉及大額公帑,但由於是針對目前特殊情況而推行的特殊措施,不會對財政造成長遠負擔。他認為在經濟下行而財政儲備仍然充裕的時候,可以在公共開支方面加大力度,刺激經濟,與市民共渡時艱。
財政儲備預計11331億元
2019/20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訂預算為5673億元,較原來預算低9.4%,即588億元,主因是利得稅、薪俸稅及印花稅的收入較原來預算少534億元。
利得稅和薪俸稅的收入受經濟情況、進一步稅務寬免,以及評稅周期較往年推遲等所影響而大幅減少404億元。另一方面,印花稅收入為630億元,較原來預算少130億元,主要由於物業和股票市場年內出現調整,總成交量較預期少。
政府開支方面,修訂預算為6114億元,較原來預算高0.6%,即36億元,主要是由於成立了防疫抗疫基金,但同時工務工程支出較原來預算減少。
總括來說,陳茂波預計2019/20年度赤字為378億元。財政儲備在2020年3月31日預計為11331億元。
公務員編制在本財政年度增加3481個職位,增幅1.8%,與過去十年1至2%之間的平均增幅相近。
2019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共涉及約487億元經營開支及248億元非經營開支,陳茂波會在財政資源上全面配合。
2020/21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5725億元。入息及利得稅預計為2020億元。以來年的賣地計劃和土地供應目標為依據,地價收入預算為1180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下跌16.6%。印花稅收入預算為750億元,較上年度修訂預算上升19%。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推出多項改善民生的措施。2019/20年度經營開支較上年度增加22.2%,政府整體開支亦增加15%。新一個財政年度的經營開支會進一步上升16.9%,體現政府刺激經濟、紓解民困的決心。在直至2024/25年度的中期預測這五年期間,公共開支約佔本地生產總值23.2%。
在2020/21年度的經常開支預算中,教育、社會福利和衞生共佔約六成,即超過2800億元。最近5年,這三個範疇的經常開支累積增幅達50%。
在2020/21年度,我們會適度增加各部門的人手,公務員編制會增至197845個職位,較上年度增加6082個,增幅約3.2%,以應付額外工作量和落實政府推行的新政策及措施。
財爺估計未來5年都會錄得赤字
中期財政預測主要從宏觀角度估算政府的收支和財政情況。就2021/22至2024/25年度而言,中期預測所採納的實質經濟增長率為每年2.8%,略遜於過去的增速。
在這期間,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會超過1000億元,經常開支增長則介乎每年4.3至8.6%不等。
地價收入方面,2021/22年度起以過往十年地價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的平均水平(即本地生產總值4.2%)計算。政府亦假設利得稅和其他稅項的增長率,與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相若。
此外,中期財政預測亦反映了從2019/20年度開始分四年回撥到政府帳目的房屋儲備金,以及政府發行綠色債券所得。
基於以上假設和安排,陳茂波估計經營帳目在這五個年度中,每年都會錄得赤字,非經營帳目則全期均會錄得盈餘。經營帳目在2020/21年度的預計赤字,主要是本財政預算案的一次性紓緩措施及部分去年公布的紓困措施所致,其後四年經營帳目的預計赤字,則是經常開支的增長比收入為高所致。上述預測未有計及該四年政府可能推出的退稅及紓緩措施。
預計至2025年3月底,財政儲備為9371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26.5%,或15個月的政府開支。
赤字預算
2019/20年度特區政府帳目見紅,是香港15年來首度出現財赤,未來5年的預測仍是赤字。
受中美貿易摩擦及暴力衝擊影響,本港經濟動力顯著轉弱。過去六個月,政府先後公布合共四輪紓困措施,涉及金額逾300億元。連同最近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成立的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導致2019/20年度出現約378億元的赤字,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約1.3%。
就2020/21年度而言,受外圍經濟和疫情影響,預期本港經濟仍面對收縮壓力,企業經營困難,失業率攀升。所以,今年的預算案以「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為主軸,推出支援市民及企業的措施,包括現金發放計劃。
儘管陳茂波對香港的根本優勢和長遠前景很有信心,但也不能不審慎評估目前情況對政府來年收入的影響。他預期稅收和賣地收入會減少。加上他剛才提及更大規模的逆周期財政措施和持續增加的經常開支,明年的財赤預計為1391億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4.8%。
雖然這個赤字金額為歷來最高,但只要仔細檢視其組成,便會發現赤字中的超過1200億元與現金發放計劃及其他一次性紓緩措施有關,不會構成長遠財政承擔。
此外,同一財政年度的收入亦包括了發行綠色債券所得的195億元,以及從房屋儲備金回撥的220億元。如果將上述收入和一次性紓緩措施剔除,赤字約為590億元,相等於本地生產總值2%。
香港現時的財政儲備約1萬1000億元,讓政府有能力在經濟逆境下推出特殊措施,例如發放現金。然而,這類特殊措施及持續增加的開支,會消耗財政儲備。以2020/21年度為例,儲備由年初相等於22個月的政府開支,一年間降至16個月。如果持續出現財赤,儲備終會有耗盡的一天。這並不是政府所願見。而且,政府的財政儲備還須應付過去為多個大型項目預留的金額,例如總值約5000億元的兩個10年醫院擴建計劃。
值得留意的是,中期財政預測顯示,經營帳目會連續五年錄得赤字,2021/22年度起四個財政年度經營帳目每年赤字約500億元,而整體綜合帳目的赤字介乎74億元至170億元之間。然而,上述預測未有計及政府可能推出的退稅及紓緩措施。
赤字主要成因是政府收入未能追上開支的急劇增加,當中尤以經常開支為甚。回歸以來,經常開支由1500億元升至2019/20年度的4400億元。頭十年,經常開支由1500億元升至2000億元,後來的7年升至3000億元(即2014/15年度),其後四年便升至4000億元(即2018/19年度),而單在今年(即2019/20年度)又再增加近400億元,來年(即2020/21年度)的經常開支更達到近5000億元。這樣急速的增長是不能持久的。
撐企業、保就業
因應嚴峻的經濟環境,政府會採取擴張性的財政姿態,善用財政儲備,推出逆周期措施,以「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為目標,幫助香港渡過難關。
企業方面,新措施包括:
- 在「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推出由政府作百分之百擔保的特惠低息貸款,申請期為6個月。貸款額為合資格申請企業6個月的薪酬及租金開支,以200萬元為上限,還款期長達3年,可選擇首6個月還息不還本。政府會為此提供最多200億元的信貸保證;
- 寬減2019/20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2萬元,全港141000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19/20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20億元;
- 寬免2020/21年度非住宅物業差餉,首兩季以每戶每季5000元為上限,其後兩季則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估計惠及42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32億元;
- 寬免2020/21年度的商業登記費,150萬名業務經營者受惠。政府收入將減少30億元;
- 公司註冊處將全面寬免公司的周年申報表登記費(逾期登記除外),為期兩年。有關措施將惠及約140萬間公司,相關收入將合共減少2億1200萬元。
此外,政府會延續以下的紓困措施:
- 補貼合資格的非住宅電力用戶額外四個月每月75%的電費開支,每戶每月補貼上限為5000元。政府開支約29億元;
- 減免非住宅用戶額外四個月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每戶每月減免額上限分別為2萬元及1萬2500元。政府收入將減少3億4000萬元;
- 向本地回收企業提供新一輪為期六個月的租金資助計劃。政府開支約1億元;
- 向政府物業、土地及環保園等的合資格租戶提供額外六個月50%的租金或費用寬免。政府收入將減少5億7300萬元;
- 向短期地契條款豁免書的合資格持有人提供額外六個月50%的費用寬免。政府收入將減少2億6500萬元;
- 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轄下文娛中心設施的租用者額外提供六個月50%的基本場租寬減。政府收入將減少2300萬元;以及
- 向郵輪公司及現有碼頭商戶提供額外六個月的收費及租金減免。預計政府收入將減少1800萬元。
以上措施合共約183億元。陳茂波希望措施不但能夠撐企業,同時亦有助保住300多萬打工仔的飯碗。他呼籲各僱主與員工共渡時艱。
鼓勵就業
面對就業情況惡化,政府會每年增撥3000萬元,優化勞工處的就業計劃,進一步鼓勵僱主聘用年長人士、青年及殘疾人士。措施包括調升在「中高齡就業計劃」、「展翅青見計劃」及「就業展才能計劃」下,僱主可獲發的在職培訓津貼金額的上限。優化措施預計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每年可惠及約4000人。
僱員再培訓局將優化今年7月推出的新一期「特別‧愛增值」計劃,並增加約1萬個名額,為受經濟不景影響的僱員提供培訓和津貼。僱員再培訓局亦會通過修例,把學員的每月最高津貼額由4000元增加至5800元。每年惠及四萬多名學員,額外開支約25億元。
建造業議會會從徵費收入中撥出2億元,向為數約6000個合資格中小企承建商及註冊分包商提供補助金,每個上限為2萬元,以協助業界渡過難關。同時,該會亦會津貼就業不足的工人參與其培訓課程,讓他們提升技術水平。
鑑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導致經濟及就業情況日益惡化,政府亦會在防疫抗疫基金下為約20萬個領取在職家庭津貼和學生資助的合資格低收入家庭發放一筆過特別津貼。
紓解民困
政府會推行以下措施,紓緩市民的經濟壓力:
- 寬減2019/20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2萬元,全港198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2019/20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188億元;
- 寬免2020/21年度住宅物業全年差餉,以每戶每季1500元為上限,估計惠及293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133億元;
- 向領取社會保障金額的人士發放多一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鼓勵就業交通津貼亦會作出相若安排。政府開支約42億2500萬元;
- 為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公共租住單位的較低收入租戶代繳一個月租金。政府開支約18億2900萬元;以及
- 為參加2021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政府開支約1億5000萬元。
爭取第一批公營房屋單位在2028年落成
中長期而言,多個新發展區項目將為政府帶來超過21萬個房屋單位。當中東涌東填海工程的首幅房屋用地下個月已可交付使用,預計2024年首季可提供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的收地程序去年正式展開,預計居民可在2027年遷入首批公營房屋單位。此外,待立法會通過撥款後,政府會在下半年展開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的首期工程。至於元朗南發展的法定規劃程序亦快將展開,政府爭取第一批公營房屋單位在2028年落成。
改劃房屋用地方面,過去6年已完成135幅,涉及超過14萬7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及約44000個私營房屋單位。另有12幅正在改劃中,預計可提供約11000個房屋單位,超過九成為公營房屋。另有25幅的改劃工作會在明年陸續展開,涉及近85000個單位,逾九成為公營房屋。
規劃署會就在首階段被評估為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的棕地群,盡快展開技術研究,估計能提供超過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發展局稍後會公布詳情。發展局亦正統籌茶果嶺、牛池灣、竹園三個市區寮屋區的技術研究,以興建6300個公營房屋單位;亦會就約十組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但因各種原因仍未有發展計劃的用地,研究是否適合作公營房屋發展。
此外,為期三年的「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將在今年上半年開始接受申請,以150公頃土地為上限,相信可以補充短中期的公私營房屋供應。
按最新預測,在2019/20至2023/24年度的五年内,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合共約為100400個單位,當中包括約74400個公共租住房屋及「綠表置居計劃」單位,以及約26000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私營房屋方面,估計2020至2024年私人住宅單位的每年平均落成量約為19600個,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數增加約25%。
城市建設
未來數年,政府每年在工務工程的投資平均達1000億元水平,而整體建造業每年的工程量亦將增至約3000億元水平。
政府已預留65億元,推動多個海濱發展項目。以深受市民歡迎的海濱長廊為例,今年的目標是再開通約1公里,將維港兩岸的海濱長廊增至24公里。
陳茂波在去年預算案預留了220億元推展「一地多用」項目。首批6個項目包括重建屯門診所、發展上環消防局旁的擬議救護站、整合荃灣市中心數塊政府用地,以及在安達臣道前石礦場、將軍澳市中心和沙田山尾街興建社區設施聯用大樓。政府會進一步敲定各個項目的社區設施組合。
政府期望港鐵盡快完成屯馬線及沙中線「紅磡至金鐘段」餘下工程,目標是讓有關路段分別於明年年底及2022年第一季開通。
政府會逐步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的新鐵路項目,在未來一年邀請港鐵公司就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及北環線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並會在確定新鐵路方案後諮詢公眾。
關愛社會
陳茂波會繼續投放資源加強安老服務。今、明兩年將增加合共3000個為體弱長者提供的家居照顧服務名額,以及在本財政年度增加1000張為身體機能中度或嚴重缺損的長者而設的社區照顧服務券。2020/21年度涉及全年經常開支超過3億元。此外,陳茂波將增撥7500萬元,資助安老服務單位為有吞嚥困難的長者提供軟餐。
兒童福利方面,為優化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的服務質素,社會福利署已由今年1月起額外撥款約2400萬元,讓營辦機構增加人手,以加強培訓社區保姆。
為及早識別和支援有福利需要的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政府通過獎券基金撥款約9億9000萬元,分階段為資助幼兒中心、幼稚園及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合共約15萬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社工服務。首兩階段已合共為485間合資格的學前單位提供服務,第三階段將在今年8月開展。
由2020/21年度起,陳茂波會向受社會福利署津助並營運日間服務單位的非政府機構提供額外撥款,以支付其活動區域的冷氣費用,涉及全年經常開支約4600萬元,預計1100多個津助服務單位及超過100萬名服務使用者受惠。
強化醫療系統
在防控疫情方面,政府一方面積極在全球搜購防疫用品,也會提供資助促進本地生產以滿足部分需求,防疫抗疫基金亦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陳茂波亦會為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衞生署在防疫工作上提供足夠的財政支援。
政府須未雨綢繆,加強醫療系統在防範及應對傳染病的能力,例如增建醫療及檢疫隔離設施、增加醫療物資的儲備,以及加強傳染病的防控、病理及藥物等方面的科學研究。同時,政府亦需更注重環境衞生,減低傳染病在社區蔓延的風險。陳茂波會在資源上配合。
政府在2016年提出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並預留2000億元的撥款,多項工程現正進行,預計整個計劃會額外提供超過6000張病牀和超過90個手術室。
醫管局亦正積極推動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預計可額外提供超過9000張病牀及其他新增醫療設施,足以應付直至2036年的預計服務需求。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於2018/19年度已獲撥款約1億8000萬元,進行短期的翻新及設施提升工程,以及加強醫療專業培訓。此外,衞生署亦會分階段翻新轄下診所。
醫管局在去年12月成立「持續發展專責小組」,聚焦檢視挽留人手等策略,提出以下三項重點建議:
- 優化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鼓勵更多資深醫生在退休後以合約安排繼續為醫管局服務,直至65歲;
- 考慮在五年內增加約200個副顧問醫生晉升至顧問醫生的機會,以挽留富經驗的人才;以及
- 為已考獲專科資格的註冊護士提供額外津貼,以挽留人手並鼓勵他們的持續護理專業發展。
預計上述三項措施的額外開支將由2021/22年度約1億6000萬元大增六倍半至2025/26年度約12億元。政府已承諾在資源上予以支持。醫管局會繼續研究其他可行方案以挽留人手。
未來一年,政府會繼續依據人口增長及人口結構的變動,向醫管局增撥30億元的經常撥款,並額外增撥約6億元,讓醫管局增加人手推行新的措施和加強現有服務。整體而言,政府於2020/21年度向醫管局提供的經常撥款合共750億元,相對2017/18年度的556億元撥款,增加35%。
政府會繼續投放資源在地區全力推動基層醫療,以提升市民自我管理健康的能力及為長期病患者提供社區支援。全港首間地區康健中心去年已於葵青區成立。政府計劃未來兩年,在另外6區成立地區康健中心。政府已為此預留經常開支6億5000萬元。至於其餘11區,政府會撥款約6億元,在正式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前,資助非政府組織設立規模較小、屬過渡性質的「地區康健站」。
政府已將中醫藥納入醫療系統,並投入更多恆常資源,為市民提供更適切的資助中醫藥服務。食物及衞生局正就香港首間中醫醫院的營運機構進行公開招標,並預計於今年稍後啓動建造工程的招標程序。此外,該局去年成立了5億元專項基金,促進香港中醫藥發展,基金運作至今大半年,已批出合共約1000萬元資助中醫藥業界培訓人才、進行科研,以及推廣中醫藥。
社會事件以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不少市民的精神健康。政府會向食物及衞生局、勞工及福利局和教育局提供足夠資源,為精神受困擾的人士提供適切支援。
發展多元經濟
為加強香港作為ETF上市平台的吸引力,陳茂波建議寬免在港上市ETF的市場莊家在參與發行及贖回ETF單位的過程中的股票買賣印花稅,進一步降低在港上市ETF的交易成本,推動香港ETF市場的發展。
因應市場情況,我們計劃於未來五年發行合共約660億元綠色債券,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香港作為區內首要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
計劃在今年內再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推動零售債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繼續發行銀色債券,為年滿65歲的香港居民提供更多合適的投資產品,並鼓勵金融業界繼續開發銀色市場。
視乎市況,上述兩項債券的總發行額將不少於130億元。香港金融管理局稍後會公布發行細節。
將香港年金計劃的最低投保年齡由65歲降至60歲。香港年金公司會盡快公布詳情。
為了讓有意置業人士有更多貸款選擇,減低他們面對利率波動的風險,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將推出試驗計劃,透過銀行提供上限為1000萬港元,年利率分別為2.75%、2.85%及2.95%的10、15及20年期的定息按揭貸款。計劃的總貸款額為10億港元,會視乎市場反應再作檢討。
引入新的基金結構,吸引更多基金落戶香港,包括籌備制訂新法例,設立一個切合基金運作的有限合伙制度,鼓勵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成立。
計劃為在本港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在符合若干條件下,提供稅務寬免,以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香港註册和營運。政府會就方案徵詢業界意見,待立法工作完成後,有關安排將由2020/21年度起適用。
推動研發
政府在科學園建設的兩個分別專注於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多家世界知名院校及研發機構熱烈反應。預計首批研發機構可於今年陸續設立。政府正積極探討建設第三個研發平台。
政府繼續為企業的合資格研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扣減,以及通過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本地研發工作,促進技術轉移和研發成果的實踐和商品化。政府會於下月將「公營機構試用計劃」的適用範圍,擴大至全港從事研發的科技公司。
在研發應用方面,以最近的防疫抗疫工作為例,政府使用由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自行研發的電子手環,協助家居檢疫工作。此外,納米及先進材料研發院亦授權一間口罩生產商利用其專利納米纖維技術,生產透氣度高、有殺菌功能的口罩。政府亦正探討與可重用口罩相關的應用科技方案。
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
政府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推行「再工業化資助計劃」,以配對形式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新的智能生產線。我們亦會向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公司)增撥20億元,把一幢位於元朗工業邨的舊廠房改建為「微電子中心」,提供現代化生產設施。
今年4月起,政府會優化「科技券」計劃,鼓勵本地企業更多使用科技服務和方案,提高生產力或升級轉型。政府的出資比例會由現時的三分之二上調至四分之三,資助上限亦會由40萬元提高至60萬元,而可獲批項目的上限亦由四個增至六個。
重建香港國際機場空郵中心
機管局正擴建速遞貨運站、發展高端物流中心、提升處理高價值溫控貨物的能力等,以鞏固貨運物流的領先地位。
為促進跨境物流商貿及把握電子商貿的商機,陳茂波去年公布預留50億元,重建位於香港國際機場的空郵中心。香港郵政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並計劃於今年內向立法會申請撥款,期望能盡快展開工程。
政府會修訂法例,為船舶租賃活動提供稅務優惠,包括寬免合資格船舶出租商的利得稅、合資格船舶租賃管理商一半利得稅,以及包括海事保險在內的合資格保險業務一半利得稅。同時,政府亦會研究其他稅務措施,吸引更多國際航運業務經營者和委託人落戶香港。
為鼓勵物流業應用科技提高生產力,政府會撥款3億4500萬元,在今年推出一項先導計劃。每個合資格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可獲資助推行最多四個合共100萬元的項目,預計可惠及約300家企業。
疫情過後舉辦多項宣傳香港的活動
自去年年中,旅遊業接連受到打擊,政府一直與業界密切聯繫。陳茂波自去年8月起已推出多項措施紓緩其經營壓力,而防疫抗疫基金下亦有措施支援旅遊業。陳茂波會向旅遊發展局額外撥款超過7億元,讓該局在疫情過後,加強對外推廣,重振旅遊業。
陳茂波會向貿易發展局(貿發局)增撥1億5000萬元,舉辦多項宣傳香港的活動,於外地主要城市設立香港館、「香港‧設計廊」及流動商店,以及舉辦多個商貿考察團。此外,防疫抗疫基金下亦預留資源,資助企業參與貿發局舉辦的展覽和會議,以及為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和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辦的展覽和國際會議提供資助。上述措施有助重建國際社會對香港作為亞洲商業樞紐的信心,以及為港商開拓商機。
政府會繼續促進業界拓展國際和內地市場,並爭取以「先行先試」方式推動香港專業服務在大灣區的發展。
預留約4億5000萬元,讓律政司推行「願景2030—聚焦法治」計劃,加深香港社會對法治概念的認識及實踐。
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 淘汰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
為推動減碳及綠色科技發展,加速低碳轉型和加強環保,陳茂波建議撥款2億元成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支持減碳技術和綠色科技的研發及應用,並分享研究成果。
政府將會更新《清新空氣藍圖》,當中會探討進一步推廣電動車的政策,政府亦將制定本港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
充電設施方面,政府今年會推出20億元先導計劃,資助合資格的現有私人住宅樓宇停車場安裝基礎設施,方便車主安裝充電器。
政府現正研究適合香港使用的電動公共小型巴士,以及其相關充電設施的基本技術要求和規格,並會制訂有關指引。政府將撥款8000萬元推行試驗計劃,讓行走固定路線的綠色專線小巴率先採用。
政府正籌備於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計劃,分階段淘汰約4萬輛歐盟四期柴油商業車,陳茂波已預留71億元提供特惠資助予受影響車主。
為減少渡輪的排放,政府計劃在維多利亞港內渡輪航線推行電動渡輪試驗計劃。陳茂波已就此預留3億5000萬元,相關部門將會制訂詳情。
為支援廢紙回收行業,陳茂波建議由2020/21年度起,每年預留不少於3億元推行廢紙回收服務計劃。環境保護署將聘請承辦商,從全港各區收集廢紙作篩選、分揀及打包,再出口循環再造。計劃將有助穩定本地廢紙的回收量和價格,環境保護署計劃於今年下半年展開有關計劃。
「清潔生產伙伴計劃」鼓勵港資工廠採用清潔生產技術,有助改善區域環境質素。陳茂波已預留約3億元,把計劃延續5年至2025年3月。
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
創新及科技局今年會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進一步推動智慧城市發展。政府將多管齊下推動 5G 網絡發展和應用,包括資助網絡營辦商擴大光纖網絡至偏遠鄉村。政府亦會開放更多合適的政府物業、有蓋巴士站和電話亭等,供營辦商安裝基站,支援5G 網絡建設。
創新及科技局會在今年第四季推出「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預計到明年年中,市民可通過「智方便」使用超過100項政府網上服務。
陳茂波已為智慧交通基金預留約10億元,資助企業或機構進行與車輛有關的創新科技研究和應用,預計基金可在2020/21年度內正式投入運作。
陳茂波去年預留了3億元,推動社會更廣泛應用空間數據。高質素的全港三維數碼地圖將由今年開始分階段推出,空間數據共享平台將會於2022年年底前全面投入服務。今年,陳茂波會再預留6000萬元設立首間地理空間實驗室,鼓勵民間開發應用空間數據的流動應用程式。
發展局積極推動工程監督系統數碼化。由今年第二季起,分階段在所有工務工程項目應用數碼工程監督系統。陳茂波會撥款1億元開發一個綜合數碼平台,實現數據整合和信息互換,以加強項目監督。
為「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計劃」增撥9億元
在2019/20年度,政府投放在文化藝術的總開支超過50億元。政府將繼續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資助計劃」和粵劇發展基金積極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鼓勵本地藝團和藝術家向世界展示香港的文化實力和藝術成就。
政府會為「藝術發展配對資助計劃」增撥9億元,進一步帶動贊助文化藝術的風氣。
為藝術家提供世界級的場地
西九文化區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文化項目之一,其中戲曲中心和自由空間已於去年先後啟用。其餘的文化藝術設施,包括視覺文化博物館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及演藝綜合劇場將於未來數年相繼落成,為藝術家提供世界級的場地。
香港藝術館去年年底已重開。興建中的東九文化中心,將於2022年啟用。政府亦積極籌建多項新設施,以及擴建和翻新現有設施。
協助業界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
政府在過去兩個財政年度,向「創意智優計劃」及「電影發展基金」各撥款10億元,較過去多年所投放的資源總和超出一倍。
來年的工作重點是協助業界拓展內地及海外市場。在電影方面,政府會更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地區的合作。去年11月,香港與泰國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促進兩地業界的合作。早前修訂的 CEPA《服務貿易協議》,會更便利本地電影電視業和印刷業等進入內地市場。
培育人才
今年3月,政府會擴大「研究員計劃」和「博士專才庫」計劃的適用範圍至全港從事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此外,政府會整合兩項計劃,讓聘用研發人員有更大靈活性。
政府亦會繼續推行「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資助本地企業人員接受高端科技培訓,至今已惠及超過2000名人員,資助額逾1300萬元。
今年1月,政府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把涵蓋的科技範疇倍增至13個,並放寬適用範圍至全港從事相關研發活動的公司,便利企業吸納科技人才。
政府一直大力推動 STEM 教育,為創科發展提供生力軍。在2018/19學年,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而與 STEM 有關的學位共超過35000個,比五年前增加16%。陳茂波將預留4000萬元,為本地大學 STEM 課程的本科及研究生安排短期實習。
政府將繼續領導業界推行「建造業2.0」,通過創新、專業化和年輕化,提升其承載力,推動業界持續發展。
陳茂波已向藝術發展局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合共撥款2億1600萬元,提供約700個實習、獎學金及在職培訓名額,加強培訓藝術行政人員,支持香港文化藝術發展。
政府早前預留10億元,支持青年發展委員會的工作。委員會已動用其中5億元推出一系列新計劃和措施,包括向青年發展基金注資3億元,幫助青年創新創業和向上流動。基金即將批出約1億元,資助10多個非政府機構推行青年創業計劃,為近200名有意或已經創業的青年提供資助,以及向約4000名青年提供創業支援及孵化服務。
支持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爭取佳績
政府會全力支持香港運動員在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爭取佳績。
為進一步推動本港的體育發展,政府對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和60個體育總會的總資助額,將由現時每年約3億元,在4年間大幅增加至超過5億元。政府會繼續推展香港體育學院的新設施大樓計劃,為本地運動員提供世界級訓練和支援設施。
利用未來基金的部分款項成立一個「香港增長組合」
由馮國經博士領導的小組已向陳茂波提交建議,利用未來基金的部分款項成立一個「香港增長組合」,直接投資於「與香港有關連」的項目。陳茂波已經接納小組的建議,並會著手籌備落實。
粵港澳大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公布了六項與金融相關的措施,涵蓋個人銀行服務和保險等領域。本港與內地就建立雙向理財通機制的磋商進展良好,目標是在風險可控和保障投資者的前提下,讓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居民可購買對方市場的理財產品。此舉將為兩地金融業界開闢更廣闊的市場,為兩地居民提供更多選擇,促進人民幣跨境流動和使用,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樞紐和資金進出內地的橋樑。政府會爭取盡早落實措施。
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繼續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和外匯及場外利率衍生工具市場。香港在人民幣結算、融資及資產管理具領導地位,一直發揮橋樑角色,是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和配置人民幣資產的首選平台。政府會繼續與業界和內地當局探討擴大跨境人民幣資金雙向流通的渠道。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高度國際化和市場化,大學的科研實力在多個範疇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香港的科研力量、人才、國際經驗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是香港的優勢。同時,大灣區有多家龍頭創科企業、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和先進的製造業。香港和其他大灣區城市互相協作,可提供完備產業鏈,提升整體競爭力,有利香港的創科發展,並推動大灣區發展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創科園),是港、深兩地未來的重點科研合作基地。創科園將提供最多120萬平方米的總樓面面積,是科學園面積的三倍。創科園既是香港歷來最大的創科平台,也是推動本地研發及再工業化的重要基礎設施。首批土地的處理工程進展良好。政府將會適時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以展開第一期主體工程及第一批樓宇建造工程。
一帶一路
「一帶一路」倡議今年邁進第七年,目前已有超過16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成為合作伙伴。各方日益重視基礎建設綠色化、債務可負擔性及匯率風險。此外,人民幣的使用程度將會提升。香港在基建融資、綠色金融、人民幣產品和服務、保險,以及專業服務等方面,都可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多元化服務。
國內外企業可善用香港作為推展一帶一路項目的平台,在此設立區域總部,以開拓市場,進行投融資、財資活動及風險管理,並使用保險、法律及爭議解決等服務。過去數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另一方面,政府會繼續積極支持香港企業和專業服務界別與內地企業一同「走出去」,開拓海外業務,包括國家在海外建設的經貿合作區,並加強與海外市場的聯繫,抓緊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
2019年經濟回顧
2019年,外圍形勢異常嚴峻,大部分經濟體增長放緩,加上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香港整體貨物出口全年實質下跌4.7%。旅遊服務輸出受本地暴力衝擊事件影響急挫,導致服務輸出全年下跌10.4%,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
內部需求方面,私人消費開支在去年上半年已開始轉弱,下半年急劇轉差,全年實質下跌1.1%。企業信心低迷,投資開支實質下跌12.3%。
香港經濟在去年上半年已相當疲弱,在眾多不利因素的拖累下,第三季更步入衰退,全年收縮1.2%,是自2009年環球經濟大衰退以來首次出現年度跌幅。
隨着經濟情況惡化,勞工市場亦逐步轉弱。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從去年第二季的2.8%,上升至最新的3.4%,為三年多以來最高。多個行業的就業情況受壓。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合計的失業率上升至5.2%,為三年來最高,當中餐飲服務業的失業率更急升至6.1%,為八年來高位,其就業不足率亦大幅上升。此外,住戶收入在去年下半年亦開始轉弱。
整體價格壓力大致溫和。然而,消費物價通脹在去年下半年上升,主要由於基本食品價格升幅因新鮮豬肉供應減少而顯著擴大。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響,去年全年基本通脹率為3%,較2018年高0.4%。
2020年經濟前瞻與中期展望
踏入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已嚴重打擊了香港的經濟活動和氣氛。本已受社會動盪重創的與旅遊及消費相關行業,正面對更大的衝擊,步入嚴冬。雖然疫情短期內對本港經濟影響可能比2003年沙士時更甚,勞工市場亦會面對巨大壓力,但香港經濟基調穩固,核心競爭力不會因此動搖。疫情過後,香港經濟定能復蘇。
內地方面,經濟在2019年稍為減慢,但全年合計仍錄得6.1%的穩健增長。展望今年,中美貿易關係仍複雜多變,短期內經濟表現亦因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面對顯著的下行壓力。不過,內地經濟基本面平穩,有足夠的政策工具維護宏觀經濟穩定。估計疫情過後的增速仍將繼續遠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
外圍方面,環球經濟仍面對困難,不少先進經濟體的增長力度依然疲弱。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去年雖然放緩,但勞工市場依然堅穩,繼續為私人消費提供支持。不過,市場普遍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增長將進一步減慢。另外,歐元區製造業活動疲弱,今年經濟只會繼續輕微增長。
日本自去年10月起上調消費稅率,經濟的下行壓力已見顯著,加上人口高齡化和龐大公共債務等結構性問題,今年經濟增長料會相當疲弱。至於亞洲其他地區,東盟的新興經濟體內部需求強韌,中長期料會繼續支持經濟穩健增長。
環球經濟面對最大的不明朗因素,是中美經貿關係往後的發展。此外,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和英國脫歐談判的變數等,都可能衝擊環球金融市場,減慢復蘇步伐。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短期內亦會影響內地和亞洲區內的生產及運輸,以至全球供應鏈的運作,令環球經濟受進一步打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因此而下調了今年內地和全球的經濟增長預測。
總括而言,香港經濟今年面對極大的內外挑戰,短期內難言樂觀,考慮到財政措施的提振作用,陳茂波預測今年香港經濟的實質增長介乎-1.5%至+0.5%。
通脹方面,環球通脹預計會維持溫和。短期內本地經濟狀況依然欠佳,應會紓緩本地成本上升壓力。住宅租金回落也有助降低整體通脹。綜合各項因素,我預測整體通脹率與基本通脹率在今年分別回落至1.7%和2.5%。
樓市方面,住宅物業市場自去年6月起大致淡靜,成交量和價格普遍回落。儘管如此,現時樓價仍然與經濟基調和市民的負擔能力脫節。政府會繼續努力增加土地及住宅供應。
中期而言,香港的經濟前景仍然正面。內地以至亞洲的發展將繼續是全球增長的主要動力。憑藉內地龐大的市場潛力,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機遇,香港可以發揮優勢,開拓更大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我們也須努力克服人口高齡化、勞動力下降及土地不足等制約。而社會事件亦揭示了一些有待處理的矛盾。綜觀以上各項因素,我預測香港經濟在2021至2024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8,稍低於過去十年2.9%的趨勢增長,基本通脹率則預計平均為2.5%。
應對挑戰
過去多年的政府開支顯著增加,是為了提升服務或加大對社會多方面的投資,屬需要的「追落後」工作。未來政府開支將進入整固期,我們將聚焦把資源用好,令已承諾的措施有序落實和發揮實效,讓市民更感受到公共服務和社會建設日臻完善。至於往後開支增加的力度,須更注意政府長遠的財政承擔能力,並須與收入的增長相適應。
我們必須保持經濟增長與活力,並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以提高收入,推動社會發展及應對人口高齡化帶來的挑戰,同時亦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此外,我們或要考慮開拓新的收入來源或調整稅率,而一次性寬免措施的規模也可能需要逐步縮減。
香港素以簡單低稅制見稱,並按收入的地域來源徵稅。過往數年,我們推出了多項稅務優惠措施以吸引投資和促進個別行業的發展。不過,國際稅務的新發展將影響香港的稅務競爭力。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因應國際社會以稅務政策作競爭手段的情況,正積極研究訂立全球最低稅率規則。在這方案下,若跨國企業在香港繳納的稅款低於新訂的全球最低稅率的水平,其母公司便須向所在地繳納額外稅款或被施以稅務抵制措施。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貿中心,將無可避免受到影響。
實施全球最低稅率可能會減低香港低稅率政策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衝擊本港按地域來源徵稅的做法。有關方案亦會為跨國企業帶來額外的稅務負擔和合規成本,影響它們日後來港投資和經營的誘因。
政府會繼續密切關注經合組織相關工作的發展和作出評估,並制訂應對措施。政府會邀請在國際稅務和經濟發展方面富經驗的學者、專家和商界人士提出建議,以確保香港的稅制既配合國際稅務新發展,亦能繼續維持我們優越的營商環境和競爭力。
!doc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