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疫情嚴峻,全國上下均在抗疫。昨天,春節過後恢復上班,防疫工作更形緊張。不過,內地很多城市已按照本地的實際情況,推出直接或間接的封城措施。這類措施還擴展到城市中的小區(類似香港的屋苑),以上海為例,至少有1萬3000個小區落實了封區措施。
例如,小區自行設置檢疫區,用大型消毒帳幕為所有進出小區的人消毒;他們稱之為「木人巷」。出入人士(即使是本區居民)全部要填寫個人資料,以便了解行蹤和衛生史;他們稱之為「小海關」。如有外賣,送貨員只能把貨物或食物送到小區大門的收發室,放下便走,居民要親自下樓領取和消毒。這些措施都要講求誠信和秩序。
還有一些條件較好的小區和大型企業,盡一切辦法防止疫情蔓延。例如,他們很快就在電梯裏安裝聲控按鈕,人們戴着口罩,保持距離,就可以用語音系統告訴電梯到哪一層樓去。
如果不能安裝這種先進設備,也有土辦法。管理員在電梯內放置發泡膠板,再插上牙簽,住戶就用牙簽觸碰按鈕。總之,設法避免細菌感染。
至於城市之間,如何封城?內地封城不是本地可以決定的,必須得到上級甚至是中央的批准。據悉,至今已有大約80個城市向上級提出,限制非本地居地往來,並已獲得批准。這是有限度封城,關鍵是本地政府有沒有和敢不敢向上級和中央提出封城的要求。
當然,也會出現互相制肘的情況,例如攔途截劫口罩,特權搶奪物資,時有聽聞。這不單是領導的問題,也是制度和官場文化的問題。
香港反應奇慢
反觀香港,雖有「兩制」,城市管理不受內地制度束縛,但反應奇慢,彷彿處處都要考慮內地因素。執行方面也是似有還無,所謂14天隔離,成效如何?不得而知。如今,內地部門和城市人人自危,紛紛想出自救之法,當中涉及自主性和靈活性,以及是否恰當運用?但港府首先要解決的,卻是有沒有自主性和靈活性?
有朋友說,如果林鄭月娥平時能夠取得市民的認同,也許大家願意一起共度時艱。可惜,她的自大妄為和叛逆民意,成了一大障礙。這又是更深遠的問題了。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