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粵語長片的反派惡女到近年的鬼怪「龍婆」,藝人羅蘭參與過的電影,演了接近70年仍在公映。銀幕上她曾經是潑辣冶艷的「黑玫瑰」,65歲時成為最年長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春天遲來卻仍然生氣勃勃;卸下戲服,她是虔誠天主教徒,一直侍母至孝,也不因出身基層而自怨自艾,反而力爭上游,為生活為家人打拚,純良得猶如一朵「白玫瑰」。自謙「無人說過我靚,我從無靚過」,現年85歲的她一直獨身,對戀愛對婚姻隨遇而安:「每個人都有他的緣分,無得強求,也無需強求。」緣分的天空若果高不可攀,最愛的母親就是她的心靈雞湯。回望過去,烈女羅蘭不傳奇;似水流年,盧燕英這個玫瑰的故事,卻是永遠盛放:「人生有開心亦有不開心,過去就讓它過去,往前看就好。」
訪問當天,羅蘭由外傭陪同前來。踏着一雙紅色波鞋的「老友記」非常準時,化妝時閉目養神,只一面對鏡頭,卻即時精神抖擻,眼神大放異采。她說:「確實有想過退休,但醫生說,你千萬不要,因為一停工作,只兩年,這裏都會一齊退。」她笑着指指自己的腦袋。於是,能力所及便繼續拍戲,閒時參與慈善活動,正是羅蘭今日的生活寫照。「去護老活動,遇見一位92歲的老人家仍做義工,看上去非常精神,我希望我都可以。」
只是年紀大了,身體難免出現各種毛病。「耳朵、眼睛和雙腿都不是太好,心肝脾肺腎都應該不是太好吧,因為很多人說,晚上11時前要上床,我年輕拍戲到現在,都是拍到天光才收工。」猶幸仍然「行得走得」,可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看人拍戲到初演「妹仔」
順流逆流,那些年加入演戲行列,全是無心插柳。「5、6歲,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打完仗香港很窮,生活好艱難,媽媽說沒有錢(給我)交學費,只好留在家中自修。」母親是順德人,她與姐姐在香港出生,由母親獨力撫養成人。生在動盪年代,溫飽都成問題。「無學返,有次有個同學提議到片場看人拍戲,那時家窮,根本無錢買票看戲,只懂得張活游、白燕。」
一行四人,片場在土瓜灣北帝街,屬邵氏公司。從無想過演戲,偏偏其時片場剛好欠一個「妹仔」角色,機會自動找上門。「同行三個同學都不願意做,劇務先生對我說:你梳兩條孖辮就最適合。」她人生中的第一場戲,是按老爺吩咐請小姐出來,唯一對白就是單字「哦」。如是者,賺了她人生第一筆十元的片酬。「那時十元很多錢,一元可買幾斤米。」拍完不敢揚聲,因深知母親是舊思想的人,一定不喜歡。殊不知事隔數日,劇務找上門,着她補拍另一鏡頭,於是東窗事發。
「從前的人總會說:『成人不成戲,成戲不成人,貪威識食練精學懶,你就去做戲』,媽媽當然不批准,但那劇務先生說若果連不到戲,他本人一定會丟了份工;一說到無工做,我媽媽就心軟。」母女兩人其後一起到片場,有人向她們解釋,指任何地方都有好人和壞人,就看你如何處理,着她們不要把演戲這個行業看得那樣差。只是怎講也好,羅蘭媽媽就是不被打動,這讓少女羅蘭一度以為,從此不會再踏足片場。
羅蘭那時未夠18歲,又不懂英文,很多地方都不予聘用。「我讀書的年代,三年級才有英文讀……但真的家窮,需要錢,我和媽媽說,唯一辦法是你讓我去拍戲。」如是者,開展了她特約演員的生涯:「每次10元,10次就100元。」
讀英專 冀助找工
那個年代,半工讀的有志年輕人很多,羅蘭是其中之一。「在片場認識了幾個女性朋友,她們都很乖,不打麻將不說粗口,只喜歡講笑。」其中一個朋友提議到彌敦道一間英專讀書,「讀到中五畢業便可拿到證書,找工作會容易很多。」不過,人生就是始料不及。「好辛苦,因為拍戲多數在晚上,那時機場仍在啟德,飛機飛得很低,片場多在九龍城,因為要收音,所以日間通常拍不了,到晚上7時後才開工,拍到天光。」於是她早上八時去上學,讀到10時許回家睡覺,但12時又要起身拍外景。「讀到中一,60年代一套《電梯情殺案》上映,男女主角分別是朱江和丁瑩;有一天電影公司老闆通知上寫字樓。」
「我最記得老闆說我鼻高高、眼大大,適宜做反派、做惡人。他說公司有當家花旦丁瑩,想找我做惡人(角色)。」結果簽了三年合約。電影公司指她的原名「盧燕英」不適合做藝名,要改名,「那時流行兩個字,丁瑩、朱江、林翠、謝賢……做反派,上海的名女人很多名字有個花字。」「羅蘭」由是誕生──羅是姓氏,蘭是指蘭花。
惡女本善良,現實中,羅蘭一直與媽媽同住,彼此感情非常要好。「母女相處,總有些拗撬,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但媽媽的說話,一定要聽。」母親過世至今已逾20年,說起最親愛的,她仍忍不住眼泛淚光。
「我家姐很早結婚,福氣比我好,今年都差不多90歲。」擁有四分一外國血統,混什麼,她卻笑說不清楚。「只知道嫲嫲是外國人,可惜未見過面;有人說是印度,但應該不是,否則我皮膚會深色得多。」
不容易信人 只信媽媽
重視家庭、敬愛媽媽,這便是羅蘭。「我最畏懼媽媽,又最聽媽媽的話。我本身易忟憎,脾氣好差,頗執着,也不容易信人,但只信媽媽。」她說母親捱苦養育她們兩姐妹,她特別想孝順多一點。「就像我去拍戲,她堅持要等到我放工回家,怕我學壞,好多事情擔心;所以有空時,媽媽會和我說:你有時間就和我多去旅行。」結果母女兩人去過很多地方,「不過仍然是不夠。」
片場生活日夜顛倒,但羅蘭說很有滿足感。「導演說這個角色要好惡好惡,你就要做到好惡好惡,做到要求是好開心的事。」65歲時,憑電影《爆裂刑警》奪得第1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成為史上最年長的影后。從事銀色事業近70年,儘管是遲來的春天,她卻心滿意足:「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最不開心是我媽媽當時已經走了。」然而當晚回家,羅蘭仍是第一時間告訴在天堂的媽媽自己得獎的喜訊。
指緣分「無得強求」
年輕時認識男友,她直言都得過媽媽一關;弔詭是就算過得了母親一關,也沒有時間維繫感情。「一天到晚都開工,晚上六七時(人家)打電話給你,卻又未回到家;第二天早上打給你,卻又未起床,因為剛剛收工睡覺;再遲一點打給你,你又已經回到片場,別人就會想,不用問啦,一定是擺明星架子。」至今獨身,她倒不覺遺憾:「每個人都有他的緣分;你無這個緣分,不能強求,也毋需強求。」沒有婚姻,就寄情工作,除了拍戲,近年積極參與慈善活動。對於馬會,羅蘭謂印象深刻,原來半世紀前,她曾中過一張馬票:「1970年時中過一次馬票,贏了300幾蚊,好開心。」
曾中「馬票」 貼中贏馬
對於馬會的工作,她表示:「很多建築物都是由馬會幫手興建;好多地方,原來都是馬會贊助。」她說的其中一個例子,是馬會1998年捐助浸會大學成立全港首座集中醫藥教學、研究及在職培訓於一身的「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藥學院大樓」,為中醫藥教育事業提供現代化及優質的設施;其後又撥款支持成立「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和推行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當中包括為65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半價診症、健康檢查優惠,以及為低收入長者包括綜援人士提供義診服務。羅蘭笑言:「銀髮有折扣,我也受惠。」
平日少入馬場,但羅蘭說有次因為拍廣告,獲邀到馬場感受現場氣氛,還因而贏了人生第一場賽馬,至今難忘。「真的不懂,看到那隻馬順眼就買那一隻,買20元玩玩……真的中,還中了兩場,可惜之後又輸回去……」結果是無贏無輸。
起床後飲兩杯水養生
仍然活力十足的羅蘭寄語一眾「老友記」要活到老做到老,多出去走動,建立健康生活習慣。她的養生之道,笑言很普通:「早上起床後喝兩杯水,活動手腳後才落床。早餐吃麥皮,加片麵包或梳打餅。」午餐和晚餐也吃得清淡,蒸魚、蒸肉餅、酸梅排骨,少吃煎炸食物。「年青時好中意食豬潤和肥膩東西,結果體檢發現高膽固醇,醫生第一時間不是叫我戒口,而是叫我服藥。」她笑謂自己正是反面教材:「後生時就要飲食檢點,那才會健康平安。」
後記:超級男女主角
戲路縱橫,謙稱「從無靚過」的羅蘭,在銀幕上扮醜,她的偶像卻全是靚仔靚女。「以前我的偶像是格力哥利柏和蘇菲亞羅蘭。」格力哥利柏(Gregory Peck)在經典電影《金枝玉葉》(Roman Holiday)中,飾演一名記者,與飾演公主的柯德莉夏萍(Audrey Hepburn),在羅馬發生一段浪漫愛情故事。羅蘭最難忘的一幕是:「格力哥利柏離開柯德莉夏萍,來到走廊上,只是好普通的步行,惟雙眼裝着兩行眼淚……一流演技。」意大利女星蘇菲亞羅蘭(Sophia Loren)則是她心中的超級女主角。「她出名好靚、身材好好,但在《戰地兩女性》卻飾演一個很粗魯的角色,同樣演技一流。」格力哥利柏身高1.9米,那些年香港的小生也不矮,電影公司因此建議女星多穿高跟鞋。羅蘭說,拍戲用衫公司可以提供,平日則要自己配搭,「公司說出街最好穿着高跟鞋……真的要4吋,因為個個小生都好高。」
原刊於香港賽馬會《駿步人生》第28期,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doctype>